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三境”?
(2011-03-11 17:07:54)
标签:
杂谈 |
怎样才能做到“人生三境”?
上午乱翻闲书,偶尔读到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人生三境”,心为所动,有点感慨。
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少年处不得顺境,中年处不得闲境,老年处不得逆境。”字面上的意思大概是:人在青春年少之时,经历不能太顺,太顺了不利于后来的发展。中年人经验丰富精力旺盛,是人生的黄金季节,应当忙忙碌碌干一番事业,不可当无事的闲人。到老年万事皆休,倒是需要有一种安定顺利的处境,以利于安度晚年。
对曾国藩的这句话,各个人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愚以为,“人生三境”是一种理想境界。“三境”互相依存,相辅相成,有了少年的不顺,才有中年的不闲;有了中年的不闲,才有老年的顺利和快乐。前两境是为老年顺境作准备,老年安乐也是前两境的美好结局。
人在年青时经受艰苦和挫折,经历逆境和磨难,从整个人生长河来看确实是好事。年青正是人生的磨砺阶段,不历艰苦丰富不了,不受挫折成熟不了,不遭白眼智慧不了,不经世故练达不了,而这些恰恰是中年后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逆境和挫折实在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年青人有的是时间,所经受的逆境和挫折都是暂时的,挫则思变,通过奋斗完全可以改变一切。无数成功人士在年轻时的痛苦经历足可证明这一点。年轻时太顺,则绝对是坏事。人们常说: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青年之路走得顺当舒适,平坦无歧,经历单纯,意志脆弱,终将一事无成,到老年就不会顺。
有了少年的人生积累,大多数中年人应该事业有成。事业的初步成功,绝不等于就可以坐享其成。中年人贪图享受,不再进取,过早成“闲人”,已成功的事业不定哪天会丢失,已得到的利益不定哪天会散尽,最终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所以人到中年,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应该乘势而上,加倍努力,巩固和发展事业,让人生更加辉煌。
老年人不可处逆境,是说人到老年如陷入不顺境地,那可是苦海无边,再难有出头之日。因为老了,一切晚唉,再想奋斗改变,一无时间,二无精力,什么都不可能了。不过,如果有了少年的人生积累,加上中年的再接再厉,绝大多数老人就不会处逆境。因为前三分之二的时间已为后三分之一的人生创造了安宁环境,尽可坐享幸福快乐,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愚以为知晓“人生三境”,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对中年人也有益。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时时激励鞭策自己,遇到困难不气馁,遭受挫折不灰心,身处逆境不倒志,努力奋斗,不断进取,持之以恒。任何时候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其前途必然阳光灿烂。
笔者的人生已进入到中年至老年之间。用“人生三境”相对照,实话实说,自己对自己不甚满意。年青时经历挫折较少,比较单纯,虽然也想到努力,但过于追求稳定,怕经受折腾,因而失去了不少磨砺锻炼的机会,自然也丢失了不少进取的机遇。比如年青时曾有过怕失去现有工作岗位而不愿读大学的经历,现在想起来还后悔莫及。总的讲,年青时经历平平,中年时的业绩也平平。现快进入到老年,又遇上干部年龄“一刀切”,本来还能干几年事的却一下子成了“闲人”。
笔者明白“人生三境”的道理虽说晚了些,好在还没有到最后“绝望”。如若抓紧中年进入老年的剩余几年努力一把,让“闲境”不闲,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即便什么也得不到,至少可以求得个思想充实和心理满足,无论如何也比“闲着无聊”进入老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