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抄袭论文的专家赝品为啥这普遍?

(2011-02-22 09:52:48)
标签:

杂谈

抄袭论文的专家赝品为啥这普遍?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收到读者许隆洋(化名)的来信称,他经调查发现,山东省枣庄电视台副台长兼广告中心主任张静参评副高级职称的10篇论文,竟然都涉嫌抄袭,有的篇目甚至“通篇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更让许隆洋没有想到的是,涉嫌论文抄袭的张静,还被评上了“2010年度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1.2.21新华网)

这条消息让我颇觉新奇,倒不是认为张静副台长抄袭10篇论文有什么特别异常,而是对评职称抄论文行为居然成新闻倍感吃惊。因为这些年耳濡目染,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却突然有媒体拉出来曝光,的确感觉新鲜得很!

应该说,新闻中所叙情节都似曾相识,在地、县一级职称评定中(省以上还不敢确定)相当普遍。简单点的,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换上自己的名字;复杂点的,找几年前出版的刊物,将文章改头换面,树上自己的大名。为了评职称,你尽管抄,反正也没有谁严格审查核对!大家都这样干,没什么不合适。

评高级职称,难度当然大点,得有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这也好办,有些内部刊物就是专为这个服务的。像刊发张静10篇论文中的《现代视听》所出的增刊,大概就属此类。版面用钱可以买到,评审成员更可以买通。这其实是眼下通行的众多潜规则之一,不足为奇。

慢说拉广告的张静副台长评上播音类高级职称,我见到有位兽医学徒提升为医院院长,不几年竟成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大凡业务事业单位,一当上领导随着就会评上专业高级职称,几乎是个惯例。不造假如何能成?人大校长纪宝成曾在人代会上直言:最大的博士群体在官场!都是怎样上去的?大家应该是心知肚明。

据前几天媒体报道,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个事确实很鼓舞人心!却也有读者猜测:李连生真算倒霉,碰上这么几个“老顽固”,集体告御状,硬是抓住不放!是不是李连生得罪了哪位?

也是的!李连生的学术造假实在太野,竟上到了国家级科技奖励!其情节恶劣,证据确凿,尚且让六位德高望重的专业老教授花费如此大的气力,用长达四年时间才打假成功!一般的抄袭造假,谁还能怎么样?又哪有人愿意做得这么“绝”?

从李连生的学术造假受惩到张静的论文抄袭曝光,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尽管目前学术假货大行其道,泛滥成灾,有些积重难返,但现在开始“动真格”,下决心正本清源,严肃考核纪律,规范学术秩序,确保平等竞争,点点滴滴不放过,还不算太晚。有了这样的开始,我们坚信科学技术发展的真正春天不会很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