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控烟基本失败!为何成这样一种尴尬结果?
(2011-01-05 14:12:07)
标签:
杂谈 |
五年控烟基本失败!为何成这样一种尴尬结果?
这几天,一条关于“中国五年公共(工作)场所室内控烟承诺基本失败”的新闻在多家媒体相继发布或转载:今年1月9日是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5周年,中国承诺今年1月9日前,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但“中国失约,已成定局”。(1月4日新华网《京华时报》)
尽管目前并非有政府相关部门权威承认“中国控烟失败”,但事实已无可辩驳的力量充分证明了这一结果存在:除了极少数特殊场所禁烟有效之外,放眼望去的绝大多数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依然烟雾缭绕,烟民们甚至还不知道有“禁烟”一说。事实效果与郑重承诺似乎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结果?是何原因造成了如此结果?这样的结果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作为普通网民,笔者对其中的诸多问题甚感疑惑难以理解。
当初为何要做出这样的承诺?明知烟草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控烟”势必大幅度缩减国家财政收入,困难太大,相关部门却为何要硬着头皮去做这样无法实现的承诺?是仓促应付,还是缺乏足够的慎重?
为何履约几年却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控烟法规?到目前为止,除了有些城市和地区制定了诸如“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禁烟”规定之外,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控烟法规,说明了什么?是难度很大,还是未将“控烟承诺”提上议事日程?
已有的“控烟规定”,诸如国家“烟草广告法”和部分地方性的“禁烟”规定等,并没有认真执行。据说有150多个城市和地方制订了“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禁烟”规定,时至今日,这些规定基本上成一纸空文。与此同时,烟草变相广告在各大媒上仍随处可见。相关职能部门是如何在进行监管?
有专家测算,在我国,烟草导致的健康危害已使其社会经济效应呈负值,去年,其社会净效益已由1998年时的正1.5亿元骤降至负600亿元。“这意味着,由吸烟导致的包括医疗成本、劳动力损失等社会成本已经远远高于烟草行业的总成本、缴税总额、就业贡献等价值总额。”既是这样一种得不偿失的状况,政府为何不痛下决心严禁烟草?
五年前的承诺,五年后的失约!将对国人和世界如何自圆其说?无论是出于何种动机所为,无论有什么充分确切的理由释清,客观事实上却已使国家失信,形象受损!造成如此尴尬结果,相关部门该不该被问责?该从中吸取何种经验和教训?
所有这些,实在需要有政府相关权威部门出来作一番澄清,以解民众心中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