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骗术让同事差点掉进“同学”的陷阱
(2010-09-25 10:14:38)
标签:
杂谈 |
新骗术让同事差点掉进“同学”的陷阱!
昨天下午,接到一个号码陌生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悠扬的带南方半普通话口音的中年男声,操着老熟人的腔调:“喂!在忙什么呢?”
我说:“你是谁呀?有什么事吗?”
“你看你看!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啊!”那个悠扬的男声口气似乎很有些嗔怪!
“你到底是谁啊?你是广州……”我家门有一位堂弟在广州工作,我疑惑地试着问。
“哎呀…呀!你将我都忘了,我好悲观啊!跟你讲,我就是广州的!”电话那头马上接过我的话。
“你算了吧,别再演戏了…”我即刻明白了对方的伎俩,此人是骗子无疑!
因为半个月前,单位的一名老同事也遭遇到同样的经历。不同的是这位仁兄与对方热线联络了两天,最后差点被骗去了2000元钱,幸亏有人及时点破,这才避免了上当丢钱。老同事跟我讲了事情的经过。
那天老同事接电话时,也猜上了一座城市的一个熟人。他的确有位很要好的同学在沈阳市某大银行任行长,去年刚退休。那位老同学在家乡同学们中间声望很高,很受敬重,大家都以他为骄傲。老同事与陌生电话聊时不经意透露出了这一信息,对方立时冒名做起了文章。
对方利用掌握到的有限信息告诉我的这位老同事:退休了,心情不大好,想一个人到外面转转散散心。准备到香港去,很想顺便回老家去看看,与同学们聚一聚。时间很紧,今天晚上的飞机到武汉,大概明天下午回家乡吃顿晚饭,后天一早即离开。
接到这个电话,老同事非常高兴,当下即组织联系其他的老同学到时作陪。第二天一大早,又到本市最好的酒店定了吃住的包厢和房间。此期间,对方还与老同事打过几次电话,告诉他什么时候上的飞机,什么时间到武汉,预订的什么酒店,等等,一切都像真的。老同事不仅丝毫没有怀疑其中有诈,倒还感觉很欣喜,为即将到来的老同学相聚兴奋不已!
次日上午,即有同学陆续赶到酒店等候,有的人还是从乡下赶来。老同事满脸笑容,起劲地在宾馆上下穿梭张罗。大约上午10时左右,对方又打来电话,告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在赶赴车站的中途不小心丢失了手包,里面装有这次外出准备的现金、身份证和几张银行卡。身上仅剩百把块钱,包车费都不够,沈阳家里一时又联系不上,只好麻烦同学打2000元过来,待到家乡后再与沈阳家里联系打款还上。刚才用零钱办了一个卡,卡号是……不好意思,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云云。
接到这个电话,老同事左右不是疑惑不定,便将电话内容告诉了早来的同学们。其中有同学提议,试着攀问他一下早年读书时的事,看是假是真。果然,对方答不上来,骗子终于露了馅!至此一场骗局落幕。事后老同事直埋怨自己义令智昏,竟丧失了起码的鉴别能力!
这件事也让我提高了警觉:如今骗子真是无空不入,新骗术层出不穷,稍不留心就会上当受骗。令人奇怪的是,骗子怎么会知道这么些手机号码?会不会是通信公司“批发”出去的用户个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