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子的话让我吃惊:举报人在公众眼中竟然是“祸水”!

(2009-10-30 10:05:36)
标签:

杂谈

儿子的话让我吃惊:举报人在公众眼中竟然是“祸水”!

 

午饭时分,老婆与我正闲谈着一位曾经的老同事为子女找工作问题。

老婆说:“听别人讲,老同事还在找某单位负责人联系,说孩子是学财会专业的,想安排到单位财务科上班。”

儿子端着饭碗听到我们的叙谈,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谁敢让他的伢搞财务?只怕是单位不得安宁啊!”

我不解的问:“他的孩子为何就不能搞财务?”儿子似乎有点鄙夷不屑的回答说:“他是个老告状的!走到哪告到哪,单位领导还会让他的子女搞财务?”

我说:“你年纪轻轻的,参加工作才几年,怎么知道他爱告状?再说他又没碍着你什么!”儿子说:“别人都这么讲,说见了他都要离远点,爱告状的人讨人嫌!”

儿子的一番话让我甚感吃惊:有些一起相处过的老同志对老同事的为人处世有非议,这很正常,但波及到年轻的、不相干的人也“嫌弃”,这就很令人诧异!

这位同事多年在单位任副职,我与他曾在一起共事五年。老同事脾气有点倔,平时爱说些直话,有些正义感,当然也有他的“私”心。他的确与单位几任主职发生过磨擦,推测他也写过“举报信”。但平心而论,与他有过矛盾的这几位主职也确实不咋样,经济上、生活作风上都不太干净,虽说没有被查处,但群众中总有怀疑。老同事可能心理不平衡才向上级作出“反映”。纵观老同事的“处世”经历,我以为即使算不得“正义之士”,但怎么也不能算“坏人”,却为何在别人心中直至在毫不相干的年轻人眼中被视作“祸水”呢?

年轻人的情绪显然是受社会“人云亦云”的影响。其实似老同事这样的人在眼下有相当的代表性,凡被猜疑为“举报人”可能都面临尴尬以至被社会舆论“妖魔化”的境地。

社会舆论为何如此“难容”嫉恶如仇或者说敢于举报腐败现象的正义之人?

谁最害怕“举报人”?当然是以权谋私的官员。正是各种各样“被举报”但仍大权在握的腐败官员为保护自己而千方百计诋毁打压“举报人”,让“嫉恶如仇者”的形象受到“污损”,进而以各种方式欺骗、扭曲着公众舆论,使社会舆论走向误区!

时下有关部门在受理查处“举报”问题时,经常以抓“收入”为主要目的,动辄给单位罚款,让单位全员利益受损,客观上形成“一人举报全员受惩”的态势,使全体员工将仇恨集中在“举报人”身上。这也是直接造成“举报者”难做人的重要原因。

还有部分纪检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随意泄露群众举报来信内容,甚至将举报材料直接交给被举报人手中,让被举报人肆意对举报内容进行歪曲,对举报人实施打击,对举报者的人格进行侮辱,从各个方面混淆视听,造成单位群众的思想混乱。

“举报人”的被“蒙羞”以致常常受社会舆论“贬损”,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部门、相关官员”精心营造而成。

群众举报腐败分子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如何保护鼓励“举报人”也是反腐败斗争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当前“举报人”的生存状态显然令人“凉心”,不仅不能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反而令众多“胸怀正义”的人“寒心”,群众举报渠道越来越萎缩,反腐败斗争将缩小以致最后可能会失去这支重要生力军!有一县纪委工作人员告诉我,该县纪委信访室半年仅收到三封群众举报信,如此“萧条”现状不能不引人深思!

为了积极有效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有关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切实树立“举报人”的正义形象,真诚善待敢于向上级反映问题的人,努力改善“举报人”的生存环境,大力支持和保护群众举报腐败分子的积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