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不宜”学广州财政预算公开的四条理由
(2009-10-24 20:48:19)
标签:
杂谈 |
且说“不宜”学广州财政预算公开的四条理由
114个政府部门到底是如何花钱的?这些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秘密”的内容日前得到了公开。昨日,记者在广州市财政局网站看到了《2009年广州市本级部门预算》,114个部门预算均供免费下载,这是广州市首次在网上公开年度“账本”。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表示,以后部门预算获得人大通过后,都将在网上公开。(10月23日《广州日报》)
看到这条新闻,我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回广州市财政局来了真的!不仅搞“真”的,而且“公开的力度很大”:公开的范围既包括所属政府部门,还包括以下事业单位;公开的内容有“部门基本情况”、“预算收支基本情况”、“收支预算总表”以及更加详尽的“收入预算总表”和“支出预算总表”。在“部门基本情况”之中,清楚写明了下设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情况,还有人员构成、费用支出执行标准等。总之,普通公务人员和民众所关心的政府部门财务情况差不多都公开了。
不知该局领导过细想过没有,这些“财务底细”可是非同一般的“秘密”,牵扯到大大小小为数不少的“官员利益”,哪能说公开就公开呢?据说广州市前几年就有人大代表和群众要求政府公开财政预算,这次也算是“被迫”之举!我就想不通,来自代表和群众的意见算老几?想搪塞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他们还能怎样!不是还有其它地区的代表也有多次同样的要求么,这些地区领导一句话“恕不能公开”不就行了,谁还敢说三道四!
据说有专家对广州的财政预算透明公开大加赞赏,说:“广州的做法值得全国推广”。我觉得这专家的表态也有些“草率”,要是都学广州那还得了!还不乱了“潜规则”!鄙人粗略地盘算了一下,广州的做法“不宜”效仿有四条理由。
第一、削弱了市政府领导的权力。财政的钱就是政府的钱,支配财政的钱是市长、常务副市长的基本权力。给各部门预算的丰欠多少,大都是市领导说了算。你这一公开被监督,让市领导的权力处于阳光之下,那就不大好凭个人意愿行使资金“调配”权!比如想给有些嫡系部门多打点预算咋办?有些临时“用度”追加预算咋办?市长、常务副市长不能给部门“关照”,市领导的“权威”和个人“好处”从何而来?
第二、降低了财政部门领导的地位。财政局为何成“香饽饽”,不就是管着钱!财政局的局长们为何成“肥缺”,不就是能搞些“暗箱操作”变通着给别人“送钱”!财政预算一公开,政府的钱处于众目睽睽的监视之下,“暗处干活”不行了,“机动”权没有了,那财政局还能“香”,局长们还能“肥”么?!
第三、部门单位领导再也不敢“大手大脚”了。政府预算多少钱给部门,当由部门单位领导掌管花!具体怎么花,这里、那里花多少,是部门单位领导的绝对权力,且都是部门单位内的“绝密”!你这“一竿子插到底”的公开透明,那部门单位领导的“灰色支出”咋办?吃喝嫖赌花钱咋处理?请客送礼还能搞不?至于想贪点那就更难!群众拿着公开的帐跟你算,还不反了南天门!
第四、部门单位的预算“不公”而透明势必引发矛盾。本来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之间有“肥”、“瘦”之分,有 “穷”、“富”之别,个中主要取决于你与市领导、与财政局领导的“感情”。“感情”好能多拨款,“感情”差没人管,这很正常。多少年藏着掖着风平浪静。你一旦公开,很可能就会互相攀比,呼吁公平!不公平的事要“扒平”,是有点麻烦!
财政预算确是个“敏感”问题!地方上就那么大一个“馍镆”,人人都想啃一口,领导盯着,单位瞅着,百姓看着。上下官员多年习惯于“捂着算”,这样既方便“操作”,又避免了许多麻烦。现如学着广州搞公开透明,一下打乱了四方八面的“潜规则”,割了那么多人的“胡子”,他们能坦然接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