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信访到“信任的访问”还有多远距离?

(2009-04-22 14:14:57)
标签:

杂谈

从信访到“信任的访问”还有多远距离?

从信访到“信任的访问”还有多远距离?

 

近日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优秀信访干部潘作良事迹报告会上说:信访就是一种“信任的访问”,是群众对我们有关部门能够帮其解决问题寄予的希望。(新华网4.21)

张云川书记的这句话蕴含着对群众的深情,道出了信访工作的“真谛”,促人思索,发人深省。

群众找领导或到信访部门反映问题,的确是出于对党和政府及领导人的极大信任,相信有关部门和领导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一种名符其实的“信任的访问”。

群众信赖你,作为相关部门的各级领导就应该对得起这份信任,应该热情诚恳地听取群众反映,耐心细致的作好解释,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关系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真诚、恳切、耐心、负责的态度和作风应贯穿在接待上访群众的全过程。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信访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促和谐保稳定保发展的基本要求。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能真正带着这一份真诚,脚踏实地按照这一要求去帮群众排忧解难的部门和领导并不很多,倒是“应付”、“对付”上访百姓的情形屡见不鲜。

笔者在基层曾见到有些部门和领导“对付”上访群众的种种“策略”:一是“敷”,敷衍应付,虚言安抚,能不让你知道的政策尽量不让你知情,能不让你了解的真相尽量不让你明白,哄到你不缠访、暂时安定为准;二是“推”,推责任,对于敷衍不了的上访人员,时而用托辞支应你,说你的问题是谁谁的责任,属某某部门的范围,该找谁谁咨询等等,当皮球踢去踢回;三是“拖”,拖时间,有些部门对上访群众实在推不了的要解决的问题,当面表态坚决,过后则拖着挨着,一直拖到当事人精疲力竭,对政府失去信心;四是“躲”,不见人,有些领导怕面对群众,更不愿直面上访人员,以种种理由“躲”访,“躲”麻烦事。

正因为有些部门和领导对上访群众缺乏真诚与负责精神,将群众的“信任”当成“麻烦”,使不少原本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导致一些问题复杂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或是越级上访,酿成真正的“麻烦事”发生。仔细分析有些“小事”演化为“辣手问题”的过程,应成为有些领导与相关部门的深刻教训。

群众绝大部分是通情达理的。有一句话 “当官难,当百姓更难”说得很合情理。老百姓无权无势,有委屈不到忍无可忍,断然不会走上“伤心伤神又伤财”的上访路。我们的各级领导对百姓的这一特殊的“信任之访”,应当多一些真诚,少一些麻木;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嫌弃;多一些负责,少一些“对付”。用诚恳来赢得民心,用耐心来化解矛盾,用“亲民、爱民”的行动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