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为国家想一想?大学生就业有几个观念要改变
标签:
杂谈 |
能否为国家想一想?大学生就业有几个观念要改变
前几天“两会”上,聋哑舞蹈家邰丽华接受记者采访。记者带来一位残疾大学生的网上留言:“我是一位残疾大学生,去年从广西一师范学院毕业,因为是残疾人,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请问我该怎么办?”邰丽华回答说(手语):听了温总理的报告,我对国家度过难关充满信心。国家现在有困难,我们要给政府一定时间,相信政府会妥善解决我们的就业。(中央电视台3.12日赵普访会)
国家有困难,我们要给政府一定时间,相信政府会解决我们的就业。一位聋哑残疾人对国家能有这样的理解,实在让人刮目相看!邰丽华的朴实语言,不仅表达了她个人对国家的信心和情怀,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以有益的启示。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将大学生就业放到了突出位置,从各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但是也不能指望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历年累积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全部解决。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正如邰丽华所言“应该给政府一定时间”。在这个“给政府一定时间”内,需要的是大学生重新认识社会,审视自己,与政府一起积极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几种旧观念。
眷念大城市的观念要改变。大学毕业后向往在大城市工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千军万马都涌向“天南海北”,都要在省会以上城市就业,肯定是不现实的。基于眼下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与国与己都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把握自己:究竟适合在何处发展?与其在大城市找不到机会没有竞争力,倒不如降低台阶,到中、小城市就业,这其实也是很好的选择。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在各方面的差距正逐步缩小,相信中、小城市的明天会更好。
到基层工作不体面的观念要改变。确有一些学生也包括家长,觉得孩子读大学不容易,即便不在外出人头地,至少不能再回乡吃老家的“米”。认为到基层小城镇工作被人看不起。我周围就有不少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几年仍呆在大城市打零工,还要家里倒贴费用。城里无事宁可回家天天睡大觉,也不愿就近找事做。这种不切实际好高务远的观念,其实对学生对家长都是一种煎熬,有苦说不出。这些学生实在该脚踏实地早下决心,配合政府到基层,早就业早出头。
盲目追求高待遇的观念要改变。有些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发展,达不到要求就等机会。结果等来等去,机会都让别人捷足先登,自己仍无业可就。这些同学其实对社会缺乏了解。现在的单位和企业,更注重的是实用型人才、有经验的人才、拿来即可用的人才,对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不屑一顾。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拿高薪去聘你呢!现在能在企业及单位站稳脚跟并拿高薪的人大都是干出来的,凭实力和贡献竞争得来的。你不进门不起步,你就不会有展示才能和贡献的机会,也不可能凭空得到高工资。脚踏实地从头起步,是大学生的最佳选择。
怕吃苦不愿多付出的观念要改变。大学生刚出校门,对社会对人生的复杂和艰辛认识很肤浅,以为读了大学,前途就一帆风顺光辉灿烂。殊不知人生要成就任何一项事业,不论在何处,也不论你是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没有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在为大学生就业尽心尽力创造条件,但最根本的还是靠你自己奋斗,靠你自己拼搏流汗。如有了强烈的进取思想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你在任何地方任何位置就业都会有光明前程。
笔者所在的小城,就是一个人才缺乏的地区。龙其是教师和医生缺口相当大。前不久市政府就引进人才作出了决策:凡是正规院校毕业有志到本市从教或从医的大学生,从聘用第一天起就给予解决财政编制,让就业大学生无后顾之忧。即是这样的优惠条件,还是少有大学生问津。有一位护士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报名后,竟有市区几家医院争着要!
本市属中部地区,经济生活条件并不差,为何难以吸引人才?可见有些大学生 “大城市”、“高待遇”、“要体面”的就业观念多么强烈!希望大学生能为国家想一想,尽快改变旧观念,讲求实际选就业,赢得人生的早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