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山采风手记

(2023-04-20 19:21:28)


 听说老年大学文学、诗词班组织学员到盱眙县采风, 我特别到网上了解一下盱眙县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美景。让我感兴趣的是那知之甚少的第一山了。单说这“第一山”的名字就很奇特。经查,这“第一山”名竟拜书画家米芾所赐。原来,该山位于淮河流经盱眙的南岸,故名南山。北宋哲宗绍圣四年,书画家米芾赴任涟水任知军,由汴京经汴水南下,一路平川。入淮时忽见一座奇秀的南山,诗兴勃发,泼墨“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

  弄清楚了第一山的来历,让我迫切的就是亲临感受那山的人文美景和历史文化了。415日,我有幸随老年大学采风团到此一游,感觉第一山确实景色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说她景色秀美,是因为第一山占河山之奇秀,有林、泉、亭、宇之玲珑,融儒、佛、道于一体。说她文化底蕴深厚,是因为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汉朝,孔子的后裔孔安国为临淮太守时,就在此创立了“崇圣书院”;宋元以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

这座海拔刚过百米的小山,位居城中既不突出,也不显眼。但深入地走进去,却让你惊奇无限。我们是在参观了明祖陵后再到第一山的,从封建帝王的陵园来到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好似从封建王朝穿越到现代的文明社会,令人感慨万千。午后,在我还没有完全从帝王陵园的思绪中醒来,一则“淮山胜境”的牌坊映入眼帘,听说这幅题额是佛学大师茗山的墨迹,很有文化韵味。站在牌坊前,我仰望第一山,只见竹柏森森,古树参天,芳草幽径,茂林修竹。自下而上,不同风格的建设隐藏在青山绿树之中,每一级台阶都有不同的亭台楼阁和不同的风景。我们采风团在“淮山胜境”的牌坊前合影留念后,就迫不及待地拾级而上,开始欣赏这座历史文化名山。

我们首先拜见的是大成殿里的孔圣人。这座供奉着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明万历年间重建于第一山。雄伟壮丽的大成殿以长淮为泮池,以青山为依托,横空出世。殿外重檐九脊,黄瓦飞甍,殿内斗拱交错,金碧辉煌。我缓步进入大殿,慈祥的孔子塑像矗立中央,不亦乐乎地热情欢迎远方而来的朋友。

 离开大成殿,我们看的较多的就是那第一山题刻了。据说,现存的第一山题刻有摩崖88块和碑碣78块。摩崖主要分布在秀岩、瑞岩和西域寺,碑碣除了在玻璃泉见到的,多见于淮山堂、翠屏堂、明伦堂。题刻记录了宋、元、明、清、民国五代名家、政要的手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正、草、隶、篆、行五体书法石刻艺术堪称国之瑰宝。题刻中有文学家、书画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轼、米芾、蔡元长、杨万里,元代的赵孟、余阕,明代的李东、吴伯朋、李先芳,清代的张鹏鬲翮、陶澍等;还有翰林、大学士、总督、尚书等高官。在摩崖石刻中,苏轼手书的行书《行香子》词最为著名。经千年风雨,依然透出大诗人的过人才情。第一山的代表作要数米芾题刻的雄健俊逸“第一山”碑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退休以后,便开始练习书法,也算书法入门者,看到历代名家的作品展现在眼前,自然由衷地感到钦佩。

杏花园是翠屏堂后面的景外之景。每逢春日,满园杏花,一片香霞。当年,米芾见花园里红杏怒放,繁花似锦,如绯云飘来,清气袭人。于是吟道:风轻云淡舞天春,花外游人载酒樽。不是山屏遮隔断,牧童错指是孤村。

魁星亭是第一山的“心脏”,为道光甲辰重修敬一书院时所建。魁星俗称“文曲星”,是传说中主载文运的神。亭中刻有魁星像和魁星赞。看亭壁上有幅非字非画,异形异态的魁星图。导游解说:魁字为鬼形神像,一脚着地,一手捧斗,如执笔写点,表示点中了中举的学子。这幅魁星点斗图被古来应试学子奉为神灵。

来到山顶便到了明代重建的龙山寺。内有五百尊铁罗汉,僧徒多多,晚课时钟声回荡于山水之间。听说米芾来游时,听见晚钟,如同姑苏城外的夜半钟声,写道“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在山顶上,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侵华日军盱城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这里记下了1938年的屠城血案。13日,400多名日寇占领翠屏峰,架起机枪火炮,次日全城沦陷。两千多同胞惨遭屠杀,尸横遍地,血染成河。这座纪念碑,让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一路上山,我们这些老者在气喘吁吁中既领略了靓丽的风景,又感受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这座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山感慨颇深。夕阳西下,我站在山顶西望,不远处繁忙的淮河波光粼粼、机船隆隆,而在那淮水底下的古泗州城遗址上,又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一天的采风活动很快结束了,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并以帝里著称的盱眙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第一山更是人杰地灵,风景独好,充满了天地精华、山水灵气。到此一游,我仿佛也感染了山的仙气和仙的灵气,以至于轻轻松松就下了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荠菜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