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胖HP
黄胖H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882
  • 关注人气:2,4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雁塔雄姿 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2014-11-25 15:02:24)
标签:

见闻

旅游

分类: 驴友日记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离开西安碑林,我们到达大雁塔景区大雁塔的盛名不用多说,绝对是西安城内最值得一去的景点之一。人们常说:“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或许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在公交雁塔西路东口(雁塔西苑)站下车,旁边是“大唐通易坊”,是一条古香古色的商业街。穿过马路和一片林地来到了雁塔西侧的观景台,观景台和大雁塔处在一个平面上,白色石制栏杆,石砖铺地,是个拍照、留影的好地方。此时已是下午5时许,夕阳照射下的大雁塔,通身金黄,一目了然,真是漂亮极了!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全国著名的古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相传是唐僧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级旅游景区。
    要参观、游览大雁塔必须先购票入大慈恩寺,然后再购票上塔,据说门票是50元加30元。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进慈恩寺,就在外面看看就行了。现在,西安市以大雁塔为中心建设了大雁塔广场,占地近1000亩,包括北广场、南广场、雁塔东苑、雁塔西苑、雁塔南苑、广场夜景等旅游配套设施,这些都是免费的。大雁塔广场旁还有步行街和商贸区,整体设计凸显大雁塔慈恩寺及大唐文化精神,并注重人性化设计。
    我们沿着大慈恩寺围墙,从西苑走到北广场、东苑,最后到达大慈恩寺南大门、雁塔南广场。在大慈恩寺的寺外我拍摄了北广场音乐喷泉以及大雁塔。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凭着免票的身份,我还是进入了大慈恩寺,并上大雁塔进行了参观、游览。在大慈恩寺的寺内,从傍晚到晚上,我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仰望这大雁塔的雄姿,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这座气势不凡的标志性建筑。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雁塔雄姿 <wbr>八方景仰——秦晋漫行(18)
              秦晋漫行:从不同时段、角度拍摄大雁塔(黄胖HP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