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窥·园博苑—— 摄影作业体会

(2012-02-29 21:40:34)
标签:

旅行/见闻

杂谈

分类: 随感随想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为了完成厦门老年大学摄影研讨班的学年作业,我选了《管窥·园博苑》的主题,以厦门园博苑为拍摄地,以“管窥”为拍摄手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到园博苑,呆了十六个小时,拍了近千张素材照片。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我以小辑的形式在我的博客上发布。当然,上交给老师的作业挑选得较严格,而发在博客上的图片相对会随意些,也并不完全按一种“管窥”的手法拍摄,它或许只含有“管窥”的意思,即用我的胖眼,肤浅地、片面地看看园博苑而已。
    下面是我上交的学年摄影作业的附文及28张照片: 

   
    “管窥”一词,意为从管中窥物,比喻所见者狭小,见闻不广。其首见于《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后汉书·章帝纪》有言:“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
    园博苑是厦门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厦门园博苑面积6.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了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园内九岛棋布、百园争艳,遥可看百柯争流,近可观鱼翔浅底,一幅“园在水上,水在园中”的优美画卷。漫步园中,没有车马喧嚣,只有风清月明、鸟语花香的宁静,真可谓“虽为人作,宛如天开”!
    面对着这样一座面积广阔、展园精致、景观优美、生态和谐的大观园,我就像刘姥姥一样,看得出神,长得见识。想利用一、两天的时间去拍摄它、观赏它,对我这样的初学者而言,那只是妄想。所以,我只能用“管窥·园博苑”来记录我对它的点滴印象,来完成我的摄影课程作业。
    本组照片就是我循着“管窥”字面上的意思去拍园看景的。我使用的拍摄手法是:一采用框式构图。不论是门框、窗框,还是洞穴、缝隙,都以此为前景,把园博苑的美丽景致及游人作为后景纳入其中,以形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管”。中国式的园林,建筑空间往往比较狭小,拍摄时镜头不易拉开,采用框式构图反而更易于突出层次,集中表现园林小巧精致的特点,产生空间感、纵深感,有些画中画的感觉。二采用前虚后实。拍摄时让相机靠近这些门框、窗框、洞穴、缝隙等前景,将它们虚化,以形成照片中的“画框”。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给照片增加层次和纵深感的方法,有助于表现园博苑美丽风景这个主体,这就是恰到好处的“窥”。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当前景干扰了主体,对主体起不到烘托作用;或是当前景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隅时,清晰地保留它能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并增加更多的空间和信息时,我有时也采用了前后俱实的拍摄方法。
    综上所述,“管窥”者,可以另外被说成是见微知著,以近知远,以瞬时体悟永恒的观照方式。管窥摄影的关键在层次,层次分别体现在影调、色彩、用光、景深等差异上。我是初学者,我将努力通过学习和实践,去逐步掌握这个差异。
    请老师批评指教!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wbr>摄影作业体会

 

           管窥·园博苑—— 摄影作业体会   (黄胖HP拍摄于厦门园博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