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2009-05-12 19:46:24)
标签:

见闻

杂谈

分类: 随感随想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要更名了,即将变身为“厦门海峡邮轮中心”,“国际邮轮城”的楼盘也随之改成“邮轮城”。
    这两天我散步时发现,邮轮中心大楼前的“国际”二字被红布蒙上了,东渡路上的交通指示牌、楼盘指示牌已经统统换成新的“厦门海峡邮轮中心”、“邮轮城”。这事起先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慢慢地我就想通了。
    名称不就是一个符号吗?,叫它什么就成了什么。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就是一个例子,六年前开建时叫“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大楼叫“客运大楼”;2007年厦金客运码头迁来时,“厦门国际旅游客运码头”更名为“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当时政府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把邮轮中心打造成国际邮轮的母港,眼睛朝外,面向世界,胸怀大志,信心满满。一段时间里,什么“丽星”、“宝瓶星”、“处女星”来来往往,并开通定期航班;还有美国、德国等国的超豪华邮轮时而也前来靠泊。我心里总在盘算,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国际邮轮中心”将名副其实了。这是多么宏大的规划,多么振奋人心的抱负呀!我深受感动,在自己的博客上多次发文,不停摇旗呐喊、助威。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邮轮中心要从“国际”变成“海峡”了!

 
    可近日,邮轮中心要从“国际”变成“海峡”了,我自然无法了解和深究更名的真正意图和用心。但我想大约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最近少见国际豪华邮轮来厦靠泊了,建“母港”是否也遇上了障碍或困难了,“国际”可能有些不实际了。二是随着两岸开放步伐的加大,在邮轮中心运营的小三通的“厦金客运码头”却是红红火火,生意兴隆。被“国际邮轮”冷落了许久的邮轮码头的另半部分将作何感想和处理呢?宽大的候船大厅、全套的通关设施、豪华的登船桥闲置在那儿自然可惜。于是想到打“海峡牌”:开通客货滚装船或开通邮轮跑两岸,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客货滚装码头不正在邮轮码头里划出个区块进行改造和建设吗?三是与大环境有关。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几天来,这一重大政策公布后,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海峡”更成为热名词。改“国际”为“海峡”是否有跟风之嫌,我不敢武断下结论。但我想,要真正搞好海西的事,还是如温总理所说:要靠改革,靠开放,靠创新,靠大家共同努力。
    改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我想到阿扁为了搞台独,把“中华邮政”改为“台湾邮政”等等的所谓“正名运动”,结果马英九上台不又改回来了吗?万一有朝一日,邮轮经济在厦门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国际豪华邮轮不断来厦,甚至在厦门建“母港”了,邮轮中心的名字是否又要从窄窄的“海峡”改成汪洋大海的“国际”了呢?更名所需的成本,暂且不说。“国际”二字也没什么不好,“国际”就包含了“海峡”。不至于因为台湾飞机起降在高崎国际机场,而要把机场改名为“高崎海峡机场”吧!
    最后,我还是要为“海峡”两字吃香起来而高兴。这说明两岸和平发展,共创双赢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档不了。它必将造福两岸人民,造福全世界人民。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国际”变“海峡”的思考

                小卖部、公交车站、地产广告难道不要更名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