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春捂”与“养生”

(2009-02-16 19:19:18)
标签:

见闻

杂谈

分类: 随感随想

话说“春捂”与“养生”

                     (拍于2009年2月16日上午)


    早春二月的天气就是有点怪,一周前的厦门艳阳高照,气温高达二十几度,人们纷纷脱了厚衣;但经几天的浓雾之后,今天可迎来了又一波的冷空气,气温骤降,人们又都穿上了厚衣服。立春、雨水期间是厦门的初春,大地回暖,春雨渐增,更是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的季节。但由于这个时节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时常造成温差变化大,“乍暖还寒”,冷热无常。因此,养生学家提醒,老人、孩子、体弱和患各种慢性病的人,特别应注意防寒保暖,棉衣或毛衣不可脱得太早;日常饮食应以食养为原则;居室要保持清洁,常开门窗,使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人们历来有“春捂”的说法,如何看待“春捂”呢?
    专家建议,春捂应讲究科学。适当“春捂”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患病。因此,“春捂”一定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坚持“春捂”,又要防止衣着过多,使机体的抗寒能力降低,出汗后稍一受凉,反而易导致感冒。
    什么时候该捂呢?早晚温差大于8℃,就是该捂的信号。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捂多久合适呢?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怎么捂呢?寒多自下而生,因为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易遭受寒冷侵袭,春捂重点要放在下半身,重点就是腿和脚,因而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衣着宜下厚上薄。
  什么时候可以不捂呢?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又如何“养生”呢?
    我国自古有在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说法。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木”,“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因此,春季饮食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恰当补充水分,少食酸味食物,少食油腻食品。可多食大枣、山药、莲子、韭菜、菠菜等,可做莲子粥、山药粥、红枣粥等进行食疗。应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药物调养则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用生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等。

          

          话说“春捂”与“养生”

 

          话说“春捂”与“养生”

                “春捂”与“养生”(两图系网络下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