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博饼民俗园的最大收获莫过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园管理方和设计者把科举中的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融入了博饼文化中,什么“秀才路”、“乡试台”、“进士阶”、“状元顶”、“状元楼”,让我看后真不知此地是“科举民俗园”,还是“博饼民俗园”。当然在博饼民俗园里摆上大碗、骰子,是介绍博饼的必备道具;但有些文字、石头影雕和状元顶的一组雕塑等,却分明又在介绍科举。如登上“进士阶”,脚下的影雕告诉您:“穷酸秀才也赋诗”、“范进中举很疯狂”、“进士翻身进庙堂”、“无辜探花为名烦”、“榜眼夺冠差一步”、“最是风流状元郎”。“状元顶”的一组雕塑,把高中状元后,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花、吹吹打打的热闹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代科举考试分四级: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考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及第者称进士,进士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







据说,博饼文化展示馆里是有展示博饼文化的,以“千古一博”为主题,设了“博饼寻古”和“博在今朝”两层展厅,用丰富的文史资料和精致的实物模型,展示了博饼的悠久历史、典故传说及博饼在厦门发展的盛况。加上游客在“状元楼”内以传统的围桌参与博饼,从中体验博饼乐趣,体会厦门中秋独有的刺激和欢乐,也享受到考秀才、中举人、当进士、做状元的骄傲与自豪。博饼中的“会”饼就是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状元)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才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厦门的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不过现时厦门的博饼已经不博“会”饼了,改用日用品替代或者是购货券、钞票,甚至于金银首饰、大小家电了。但不管奖品如何变换,人们所看重的是围在一起搏饼的乐趣和共享大家团圆的时刻。



状元顶和状元一组雕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