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彩虹桥是一座历尽八百七十年风雨的宋代廊桥,至今仍然屹立在清华河上。彩虹桥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构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参观游览彩虹桥自然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彩虹桥被列入旅游行程的第三个景点。


彩虹桥的两端桥头
彩虹桥,建于南宋(1137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廊桥,其规模也最大——全长一百四十米,同时还是保存最完整,设计最科学的一座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彩虹桥是婺源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婺源的象征,是徽州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彩虹桥从和尚化缘到建成,历时近十年时间,在桥梁完工时,雨过天睛,西边挂起了亮丽的彩虹,当地人认为这是绝好的兆头,因此命名为彩虹桥。彩虹桥建在清华村与毕家墩最佳河面上,两村依山傍水,景色如画,桥上游是笔架山,桥下游筑一道石坝,形成美丽的小西湖——留住水,留住财。廊桥与村落、青山、碧水、驿道构成了中国最美的水墨山水画。尤其在晨雾、细雨或月色之下,彩虹桥更显诗情画意,成为古今名人游客采风和游览的地方。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彩虹桥倩影
彩虹桥的建设是讲究科学的。它之所以建在最宽的河面上,是因为宽河面水的流速最缓,对桥冲击力就小。桥墩设计成半船形,可以分解洪水的冲击力。桥墩之间的距离,是根据河床的流速设定的,流速最大的地方,墩距最大,有利于泄洪。在桥的下游三十米地方,建一石坝,抬高水位,缓解洪水的流速,保护古桥。彩虹桥的桥面部分采用木材,且没有雕梁画栋,做工粗糙,主要是便于维修,随时可请普通木工来更换修造,充分体现了简单实用的工艺原则和容易传承延续的哲学思想。





宋代廊桥——彩虹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