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于2005年1月1日
建设前期的国际邮轮码头场地
邮轮码头的建设历时四、五年时间,工程之大、配套之多、投资之巨不言而喻,使我这个住在其周边,天天观察其进展,时时记录其变化的民众,不禁为之赞叹不已,仅我纪录建设历程的数码照片就不下千张。
拍于2004年12月11日
邮轮码头岸线及航道施工
拍于2005年6月6日
填海造地-码头岸线及建设场地
拍于2006年10月11日
邮轮码头客运大楼施工中
拍于2007年5月25日
邮轮码头专用通道5月1日通车
拍于2007年5月25日
从狐尾山隧道看东渡港
从抛沙填海、岸线施工、水工工程、航道疏浚、水产品市场及企业搬迁,房屋拆除、客运大楼及专用通道等项目建设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倾注了许多领导者和建设者的心血,引来多少民众的关注目光。总而言之,成绩斐然,有目共睹。
但是,如此一项大规模、大格调、大投资的工程,难免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作为一个外行人士,不宜枉加评论。但作为一名百姓,给予关注理所当然。其一是经由媒体公布的目标进度,一拖再拖,让人无法给予信任。如去年6月说客运大楼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可12月31日才勉强竣工;竣工时又宣布,2007年5月1日投入营运,现在都7月中旬了,未见动静;“九八投洽会”或许是下一个目标吧!所剩时间也不多了。其二,子项目间衔接和工程的总体考虑有所不足,如岸线后部的广场,从东渡港码头堆场开始拉了一条与岸线平行的直线,大概铺砌了几万平方米;可不久后施工客运大楼时,一大半又挖起来了,车压土埋,铺面的混凝土砖损失不说,仅铺底的沙和人工费,不就是一笔大数目的开支吗?全浪费了!其三,大楼四周环境脏乱,道路、绿化基本还没有配套,用这种环境,接待国际豪华邮轮的游客,难道不丢面子吗?其四,邮轮码头及客运大楼的使用功能、利用效率、建筑施工质量等究竟如何呢?只有等待实践的检验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