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父亲教诲一生清白做人


标签:
父亲节缅怀父亲谆谆教诲终生受益家庭教育 |
分类: 蹉跎岁月 |

牢记父亲教诲一生清白做人
父爱,恩重如山,厚重、深邃、无言。
父亲,家庭航船的舵手,人生启蒙的教师,子女终生的楷模。
我六岁那年,父亲英年早逝,与父亲相处也只是几岁懵懂的童年时光。但父亲魁梧高大的身影,威严冷峻的容颜,刚直不阿的性情,却在我童年幼小心灵里铭刻下深深的印记,并影响着我的一生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
父亲对我们兄妹教育十分严厉,但不打不骂,却给我们立下许多旁人无法理解的规矩。诸如:不得接收他人食物,不许拾捡路上物品,不准私拿别人财物,甚至不能喝人家花钱买来的水......,总之,不允许占外人的任何便宜。
那时,我们正值朦胧童年,家教再有千条戒律,小孩子也有经不起诱惑之时,违反清规戒律之事也时有发生。其中两件事情,对我教训极为深刻,刻骨铭心,至今记忆犹新。
我家比邻一家客栈,小朋友们常在栈内场地上玩耍。一天清晨,在通往场地的甬道上,我无意发现地上散落着一沓钞票,见四周空无一人,便悄悄将钱捡起,一溜烟儿跑回家中,并兴冲冲在父亲面前炫耀:
“爸爸,看,这是我捡的钱!”
“在哪里捡的?领我去看看。”
父亲来到客栈,要求我将钱放回原处。见他面目表情极为严肃,我岂敢违抗,应允照办。至今,父亲掷地有声的教诲和命令犹言在耳:
“把捡的钱放回到原地吧,别人的钱,咱不能要,丢钱的人会回来找的。”
话罢,父亲领我回家,一路上头也没回。自此,我认为,不是自己的钱,不能拿,也不能接受。
春节到了,父亲的朋友来家拜年,私下送钱给我压岁。我担心遭父亲训斥,便偷偷把钱扔进垃圾箱。母亲得知此事,告诉说压岁钱可以例外,我才把钱捡回上交母亲保管。
上学后,我才明白,不捡别人遗失的钱物,是做人的一种高尚品德,叫做路不拾遗。
我是父亲唯一的女儿,虽然家教严厉,但他对我还是格外开恩和偏爱,从不触动一个手指。但有一次,父亲将我好一顿毒打,也是终生的唯一。多少年过去了,挨打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我家对门邻居开着一家杂货店,大门外架设着半人高的货架,上面并排摆放着几个笸箩,里面盛满了花生米、瓜子、核桃等干果。老板娘常坐在门内高高的柜台内瞌睡,犹如小鸡啄米一般可乐,每逢路遇此景,我和二哥都会开怀大笑,前仰后合。
二哥天生顽皮,鬼点子多多。一天,他见老板娘又在瞌睡,就带我一起去偷拿她家的花生米。我俩猫着腰一前一后,踮着脚尖,亦步亦趋,在杂货店门前停下,蹲下矮小的身躯,头深深埋在笸箩之下,刚要伸手去抓,忽然觉得脖领被一只大手揪住......。
原来,我和二哥的恶作剧,早被对面家里的父亲看得一清二楚。
父亲犹如老鹰抓小鸡一般,一手一个,把我俩一起拖回了家。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最是看不得有人偷鸡摸狗,我俩却学着小偷小摸,真是令他恼羞成脑,火冒三丈!这顿胖揍,我俩无论如何是躲不过了。
这次,父亲对我们的教训很特殊,没有一声训斥,却破例动了武。他一手揪起我的一只胳膊,另一只大手照着屁股好一阵暴打,且不允许哭喊,否则,越哭越打,全程围绕着一口大缸转着圈痛打。打哥哥的时候,让我看着;打我的时候,让哥哥盯着,以示对我们最为严酷的惩罚。看来,这次我俩犯的错误实在是太严重了,不打不足以平息父亲心中的怒气,不打不足以令我们接受深刻的教训。
也许,在今天看来,父亲教训子女的方式颇为粗暴,但确实令我汲取了深刻的教训。终生牢记在心:绝对不能动别人的一草一木,人品比什么都重要。
母亲从不干涉父亲管教子女,那次,我们兄妹挨打,外屋乒乒乓乓,里屋的母亲纹丝不动,若无其事一般,依然坐在床头,一针一线地缝着手里的针线活。
多少年后,提起此事,母亲依旧坚守着自己的教子理念,且富有风趣幽默的哲理:
“小树要砍,小孩要管,否则你们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饿死不做贼,冻死不烤灯上的火!”
随着年龄的递增,我渐渐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做人必须堂堂正正,不食嗟来之食,不贪无义之财,不做鸡鸣狗盗之事。一世为人,必须走人间正道。
父亲离我而去已有半个多世纪,“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
缅怀父亲,祭奠父亲,重温其谆谆教诲,值得终生牢记心头。人生一世,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处世。
前一篇:填报高考志愿父母不可独断专行
后一篇:母亲要以身作则给女儿树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