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对高考子女要多做心理疏导

(2015-06-04 04:30:45)
标签:

高考

心理调整

淡定自若

考生

家长

分类: 教育述评
家长对高考子女要多做心理疏导

家长对高考子女要多做心理疏导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进入了倒计时的尾声。此时,考生实力已成定局,可谓竭尽强弩之末,再大的付出和努力也已无济于事。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让考生真正静下心来,以一颗平常心进入高考考场,就像是去参加一场平日的综合练习一样。心静如水,临阵不慌,才能发挥正常,考出真实的实际水平。丢掉幻想,没有那么多的发挥超常。高考,考生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全方位验证和展现,能发挥正常,足矣!能否如愿以偿,取决于考生心态调整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

家有高考儿女,父母同孩子一样寝食不安,坐卧不宁,期待、忐忑、焦虑......,五味杂陈,这一点,我是感同身受。

记得儿子高考那年,孩子情绪极度紧张,考前头一天,直至深夜都难以入眠。那晚,儿子道出当时的心里话:

“妈妈,我害怕,您陪着我睡吧!”

这一夜,孩子睡眠朦胧。次日下午考数学,恰逢那年数字试题难度空前,孩子紧张情绪陡然上升,加之睡眠不足,临场发挥很不正常。数学原本是他的优势学科,反倒成了拉总分的后腿。高考过后,他虽被一所知名的全国重点大学录取,但因高考总分刚刚越过该校录取投档线,理想专业未能如愿。

家长对高考子女要多做心理疏导


我担任儿子的高三任课教师,对其学习实力和思维能力了如指掌。当年,我正值壮年,虽然教学工作已轻车熟路,但对自己孩子高考心理辅导缺乏经验,又整天忙于学校工作,也无暇顾及孩子许多。只相信孩子能自主学习,却忽略了对他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疏导,结果因其临场过度紧张,未能考出平日的实际水平,成了终生无法挽回的心中憾事。

人生往往如此,经过才能懂得,一经错过,再也无法弥补。

考取名牌大学,天下父母梦寐以求,我同样也是如此。一天,我对儿子半开玩笑说:

“你学习上有潜力,数理化成绩占优势,咱也玩玩命,考个名牌大学呗!”

“为了上名牌大学,我也不能把命搭上吧!”

儿子的强力反驳,令我无言以对,张口结舌。生命和名牌大学,哪个重要?当然是儿子的生命!自此,我不再督促孩子的学习,顺其自然吧!

我与儿子平日交流极少,没有批评,也没有指导,对他课上从来不提问,他也很少向我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一旦想了解孩子模拟考试成绩怎样?便借助本校教师的方便条件,亲自到各任课教师那里查看试卷,孩子考前心理状态如何?从不过问,就这一点而言,我与那些絮絮叨叨的母亲相比,走到了世界的另一个极端,也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

那时,还没有网络查询,报考后是否被高校录取?全凭邮递员送来一纸录取通知书。填报志愿后,儿子惶惶不可终日,天天上下午各一趟跑去学校收发室查询,一连数日,高兴而去,扫兴而归。等待、期盼,真是一种痛苦的精神煎熬!真正令人体验到何为望眼欲穿?何为度日如年?一天,我随意流露出自己的担忧:

“通知书怎么还不到?第一批志愿是不是没戏了?怕是轮到第二批志愿了吧?”

一句不轻易的话,令儿子当场失声痛哭,顷刻泪如雨下。孩子从来没有过的发泄方式,令我始料未及,一时手足无措。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等待和期盼中的儿子,心理是何等的焦虑、困惑和脆弱?真是濒临崩溃的边缘,已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哪怕是一句不轻易的话!真不知什么会成为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考,人生的转折点,把握不好,终生遗憾。一般孩子也都会将其视为天大的头等大事,慌乱、纠结、祈盼、幻想......,其中有美丽的梦幻,也有惶恐的折磨。此时,为父母者,尤其是母亲,对孩子一定要多一分理解、关爱和宽容,多一些温暖、鼓励和安慰,少一些施压、训斥和攀比。母亲的唠唠叨叨,最是令孩子心烦意乱,无所适从。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千万不要天天挂在嘴边,否则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孩子会厌倦、会逆反、会反抗,到头来,家长的一切努力和希望都将付之东流。

家长对高考子女要多做心理疏导


高考季,考生心理压力空前,性情脆弱至极。做为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切莫对孩子希望值过高,更不能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刻要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对孩子有所伤害?常言道,希望越高,失望越大,辩证法的规律就是如此。

母爱,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作为伟大的母亲,必须注意关爱子女的方式和方法,千万不要在高考季再对孩子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切记:好话只说一遍有效,多次重复便成多余!

每逢高考之际,在高考考场之外,警察四周巡视,白色警戒线围绕,誓师标语高悬,如此“宏伟壮观”的场面,足以令考生心跳加速,神经紧绷!再看那边的考生家长,一个个紧张兮兮,默默道道,孩子临进考场了,还在千叮咛、万嘱咐:

“好好看题,别马虎,别慌张,多检查,考好点儿......”云云。父母的临场嘱托,无疑又给考生添加了一笔沉重的心理负担。

殊不知,事到如今,一切都是多余的担忧和困惑。马马虎虎本身就是学生能力低下的反应,慌慌张张也是学生心理素质欠缺的表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岂止是一日之功?又岂止是家长一句叮嘱所能奏效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贵在平时,那是日积月累的结晶。

时逢此景此情,心生无比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此时无声胜有声,送给孩子一个温馨、鼓励、信任、坚定的眼神,让孩子轻轻松松进入考场,心境无虑天地宽,何愁发挥不正常?

让孩子们保持一颗沉着、淡定、平常的心态!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祝福天下学子马到成功!祝福天下父母心想事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