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家庭教育独立能力顽强个性杂谈 |
分类: 教育述评 |

孩子脚下的路必须自己走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西门附近,有一座不高的土山,闲暇时常去那里散步消遣。沿着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一路攀登上去,脚下沟沟坎坎,身边丛林瑟瑟,疾风劲草,黄花点点,那种久违的野田情趣,足以令人陶醉和欣慰。
西侧山脚与一大片草坪接壤,时值晚秋,杂草已近枯黄。翻过山来,席地而坐,稍息片刻,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孩子的啼哭声。翘首仰望,山坡上缓缓下来一对父子,父亲30岁开外,儿子是一位2岁多的男童。父亲在前,儿子随后,没有携带任何可以代步的孩子工具。
“宝宝累了,爸爸,抱抱......。”
孩子大声央求着,父亲不许,依旧缓缓前行,将身后的孩子抛在十米之外。孩子哭闹无果,索性原地不动哭嚎起来。只见这位父亲回过头来,不喊不叫,不急不恼,俯下身去,态度和蔼可亲,语速慢条斯理,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安抚和鼓励道:
“宝宝长大了,自己会走路,爸爸就不能再抱着走啦,乖孩子,路要自己走。”
说罢,这位父亲起身立起,抬腿独自一人渐渐远去。小小孩子,可怜兮兮!令局外之人都好一阵心痛,这位父亲竟然无动于衷。孩子万般无奈,只好随之而行,一路地哭哭啼啼。
凝望着这对父子远去的背影,一前一后,一大一小,穿过草坪,跨过马路,沿着右侧的便道渐行渐远,孩子的啼哭声渐渐消失在人流中。
细细想来,这位父亲的做法虽有悖常理,但为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顽强意志,坚持不妥协、不动怒、不让步,迫使孩子脚下的路必须自己走。教育子女,严爱相济,耐心执着,此开明之举令人佩服,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现实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对子女娇惯溺爱过度,这已成为不争的社会事实。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子女步步紧逼,父母步步退让,无奈之下,父母对子女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个个被娇惯得如同皇帝和公主一般。
比较中外家庭教育理念,彼此相距甚远。
据报道,美国家庭教育,极为重视儿童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大街上,很少见到拖儿带女的美国人,即使在商店也很少见到美国人抱孩子,2~3岁的孩子跟着大人的背后蹒跚而行。孩子1岁时,就被家长“绑”在椅子上,开始自己拿着刀叉吃饭。
看看我们的父母又会如何?往往孩子进了幼儿园,独立餐饮能力已经具备,可孩子一旦回家,家长依旧端着饭碗追着孩子来回喂。如此这般宠爱,不仅对孩子身体健康不利,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事事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从日本留学归来学生介绍,在日本大街上很少见到抱孩子的母亲,即使遇到雨天,三四岁的孩子也是穿着雨靴、背着小包、撑着小雨伞、尾随家长其后缓缓独立行走。如果孩子一旦不小心跌倒,母亲会一声不吭地站在前面等候,直至孩子一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前行。
这些似乎不近人情的家庭教育方式,国人有多少父母能理解?有多少父母能舍得?国外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理念,值得国人认真研究和反思。
人生的起跑线于何处?就在脚下,路,必须让孩子学会自己走!
人生之路,从孩提螨跚起步,在那里摔倒了,就从那里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勇敢前行。光明的未来,永远属于不畏艰险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