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小学校园教书育人关爱学生良师益友循循善诱 |
分类: 教育述评 |

善待教育对象,做学生良师益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是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使命和职责所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履行教师职责,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早就明文禁令,教师对学生不得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有些中小学教师将《规范》置若罔然,我行我素,教育学生的方法十分粗暴。几年前的一段经历,一直令我如噎在喉,久久挥之不去。
2009年9月,孙女就近入学北京一所公立小学的学前班,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因孩子“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将我招去四次训话,且次次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孙女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但胆小怕事,在班里是接受老师惩罚最多的女孩儿。
一次,在自习课上,她因下座查看同学的作业,竟被老师原地罚站,直至下课,才算罢了。
另一次老师的做法,就更是令人难以接受。课上,孩子不慎从椅子上跌落下来,一个刚刚5岁的孩子,已是虚惊一场、魂不守舍,本该得到老师的安慰、搀扶和叮嘱,但反遭到老师的一顿严厉训斥和惩罚,孩子当场被调换了座位。老师一下把她揪到最靠讲台、紧挨墙根的座位上,以“另类学生”的单人桌以示惩罚。接下来,要求家长必须出面,才能放孩子回家。
我闻讯急速赶到教室,只见老师的怒火未熄,一副戳戳逼人的架势。当着我的面,老师狠狠地指点着孩子的鼻子,一顿劈头盖面的指责和呼叫:
“这孩子,实在不像话,简直就是一个没教养,上课还翘着个二郎腿!竟然课上从椅子上摔下来,这要是摔坏了,算谁的?!”
嗷!我终于听明白了,孩子是否受伤?老师并不关心和在意,而是单纯害怕承担责任。但老师是否想到,在一个学龄前儿童面前,如此这般兴师动众、凶神恶煞,会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怎样的伤害?既然不是学生有意为之,为何就不能换个教育方式和方法,和颜悦色地进行说服教育,让孩子心悦诚服,今后小心从事,保证安全第一。
接着老师厉声对我喝道:
“你们这家长怎么当的?回去得好好管教管教这孩子!真没教养!”又是一个“没教养”!孩子正处身体的发育期,肢体活动欠协调,走路、坐卧跌跤,实乃家常便饭。到如今,我也不明白,孩子跌跤与家庭“教养”有何必然联系?
老师这一阵的大呼小叫,把孩子吓得泪流满面、啼哭不止。好歹我也是教师出身,在众人面前,被晚辈如此这般的一顿数落,倍感尴尬和无奈。心想,不就这么芝麻大点儿的事吗?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值当如此火冒三丈?我真怀疑,这位小学老师是否患有心理障碍?
好奇、贪玩、活泼,精力旺盛,注意力难集中,孩子天性使然。别说一个学前班的五龄童,就是高中的大小伙子,上课有时不小心翻到椅子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最多是全班同学一场哄堂大笑,借此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老师又能奈何?一笑了之而已。
在回家的路上,孙女哽咽着再三央求我,不要将此事告诉妈妈,我欣然应允,且与之拉钩发誓,“一百年不许变”。看来,孩子这次是被吓坏了,以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说心里话,我压根儿就没把这事当成孩子的过错,嘱咐几句今后注意安全之类的话语,也就作罢。至于对老师的看法,在小孩子面前也不便袒露。
孙女经多次领教这位老师的威严,惶惶不可终日,每天早饭都吃不消停,唯恐上学迟到遭老师罚站和训斥,天天吵着闹着要及早送她去上学。目睹孩子天天如此这般战战兢兢,心里真不是滋味。
“哼!那老师,太凶了!我们都怕她,但谁都不喜欢她。幸亏我离开了那所小学,不然,那我可是倒霉透了。”
相反,孙女对后来小学的班主任非常崇拜和喜爱,常在我面不止一次地提起:
“我特别喜欢刘老师,她从来不发火,还跟我们一起做游戏,拿我们大家当朋友......。”
孩子的一席话,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借下午接孩子的机会,默默欣赏过刘老师的风采。这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个头不高,穿着休闲,两只眼睛透着十足的灵气,显得格外睿智和精干,脸上的童真稚气似乎还没有完全退去。
我认真阅读过刘老师对孩子作业的批注和操行评语,字里行间流淌着孩子般的纯真和热忱:
“呵呵,这篇作文写得不错嘛,有进步,把字写端正些就更好啰!继续努力吆,争取将来做个小作家吧,加油啊!”
一段简短的作文批语,接连几个语气助词跃然纸上,欢快和炽热的情感,荡漾在字里行间。寥寥数语,情深意切,既肯定了孩子的进步,又指出了孩子的不足,同时给予孩子真诚和热情的鼓励,阅后令我十分感动。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何那样喜欢一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在这位年轻的教师身上,孩子认准了这就是与自己童心贴得最近的大朋友,她也像孩子一样天真、阳光、纯洁和热忱。学生与老师可以做知心的朋友,是学生少年时代最大的渴求和幸福。
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一幅美丽的童话,五彩斑斓,幻梦重重。他们单纯的以“喜欢”和“不喜欢”对教师进行分类,原因简单,界限分明。那些宽容、和蔼、善良、活泼、漂亮的老师,就是孩子们心目中敬仰和崇尚的白雪公主!那些尖酸、刻薄、傲慢、凶狠的老师,自然就是心狠手辣的皇后。
不管一个老师的学识有多么渊博、阅历有多么资深、经验有多么丰富,但对学生教育方式如果不得法,一味地训斥、讽刺、挖苦,甚至谩骂和体罚,孩子们都不会真正买账。恐吓和高压,一时可令孩子表面驯服,但内心深处却滞留下终生难于消磨的创伤和阴影。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孩子们的自尊和人格,理解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的上进心。其次,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和爱心,包容孩子们的小动作,宽容孩子们的小毛病,发现孩子们的小优点,在欢声笑语中对孩子进行肯定、启蒙、引导和教育。教师更要特别善待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王,那是学生中精力充沛的人群,可能还是学生中的智商超常者,也许在他们之间就蕴藏着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千万要善待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