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读岭南


标签:
北京园博园嶺南园雨打芭蕉小桥流水 |
分类: 旅游观光 |
雨打芭蕉读岭南
盛夏酷暑,烈日当空,户外闷热得如同蒸笼一般。此时,游览北京园博园,观赏其中“岭南园”的热带风光,倒真是别有一番意味和风情。仿佛身临其境于热带雨林之中。晨也潇潇,暮也潇潇,“独坐窗前听风雨,雨打芭蕉声声泣。”那如诗如歌的景致,令人陶醉和神往。
“雨打芭蕉”是岭南园十大景区之一,内设一个半室内的热带雨林荫棚,棚内种植着人心果、芭蕉、棕榈等几十种广东当地的热带植物,长势尤为繁茂,是处一片郁郁葱葱。棚内高压微雾加湿系统提供了特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棚内一片雾气昭昭,水雾朦朦,为人造热带雨林风景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古典音乐“雨打芭蕉”单曲循环播放,婉转而悠扬;“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著名的古典诗句轮回吟诵。这古香古色的民族文化氛围令人如醉如痴,回味无穷。
余音绕梁,水雾朦胧,潺潺溪水,漫步园区,恍如隔世。雨打芭蕉,声声作响,吟诗鸣曲,令人飘飘欲仙。“雨打芭蕉”的诗情画意,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芭蕉,又名绿天,不与群芳争艳,既没有色彩斑斓的绚丽,也没有妩媚多姿的风流,更没有春花的浪漫与多情,只有一身宽阔的绿衣,潇潇洒洒,但却格外引人注目,撩人情怀。芭蕉独特的风韵和情致,令历代文人墨客分外青睐,尤对早春未展芭蕉情有独钟。李商隐曾有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未展、丁香未开,外形相似,寓意相近,均可喻比苦闷与哀愁的心绪,也便成为文人雅士寄托哀婉、惆怅、悲苦、孤独等等愁绪的寄情之物。
杨万里的《芭蕉雨》诗云:“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关门听雨,蕉声一片,诗人对雨打芭蕉的声响描绘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芭蕉之美,美在自然之和谐,美在“雨打芭蕉”之天籁。
芭蕉应该属于文人雅士,为其讴歌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积淀于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