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当今女孩统称为“美女”


标签:
北京公交车女孩称谓小姐 |
分类: 莫名其妙 |
周末,乘公交车出行,车内人满为患。乘务员感谢让座的女孩时,大声喊出的用语令人讶然:“谢谢这位美女,给老人让座!”美女模样究竟如何?出于好奇,便向女孩多窥视几眼,相貌平平,身材一般,单就相貌和身材而言,称之美女,确实有些牵强。也许,乘务员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对这位女孩高尚行为的赞赏吧。
酷暑中伏,车内闷热,人员拥挤,能主动让座予他人的女孩,为数不多。把方便让给别人,尊老爱幼,这样的女孩确确实实是公交车内一道美丽的风景。女子的心灵美丽,才是真正的美女,以此赞许和宣扬舍己为人的行为之美,言不为过。但在生活中,以评价女孩的术语诸如美女、才女、淑女、孝女、烈女等等,作为一般称谓流行,却令人倍感滑稽和不爽。
回家后,我将路遇的风景讲给家人,女儿对我的新闻不屑于顾:“您少见多怪了,人们早就这样称呼。称丑女孩为美女,她也会高兴的!”我这才恍然大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竟被我忘得如此干干净净。认同、表扬、赞美之声,人人都喜欢,赞歌的优美旋律,人人都感到动听悦耳。但心中依旧诧然和纠结,若丑女孩被人家称之为美女,这不是当众被人戏弄和糟践吗?人难道没有一点儿自知之明?真正的天下美女有几多?我也实在是自寻烦恼,杞人忧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今,竟然找不到适合女孩的顺耳称谓,真是卓卓怪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高尚的道德标准、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关对女孩的称谓,可谓繁多,举不胜举,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也戏剧性地演变和更替着。
不由得想起“小姐”的称谓来,它最早出现在宋代王宫,是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发展成为贵族、名门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流传到了民间,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明清以来,在日常生活、戏曲作品、文学名著中,称未婚女子为“小姐”,已经十分普遍。
新中国成立,时过境迁,旧时代的许多称谓,诸如“老爷”、“太太”、“小姐”之类的称谓,都成了剥削阶级的代名词。在日常交往中,上述称谓迅速被销声遗迹,人间称谓均由“同志”所取代,诸如:老同志、小同志、男同志、女同志......,倒也是能包罗万象。改革开放后,已经被废弃半个多世纪的“小姐”称谓,突然又莫名其妙地时兴起来,于是乎人人争当小姐,如若谁再称女孩为“同志”,会遭冷遇和白眼。但时过不久,风靡一时的“小姐”称谓,竟又成了三陪女的专用术语,令人摈弃和厌恶。连乡下老农咒骂自家牲畜都派上了用场,指着躺在街头的毛驴子骂道:“你立马给我滚起来,你以为你是谁呀,你以为你是小姐呀?逮哪就在哪睡!”原本一个美好的女孩称谓,竟这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着,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如今,谁要再称女孩为小姐,定会遭人抢白和嫌弃,可叹“小姐”这一高雅称谓,竟然被这样践踏和抛弃了。一时间,出门在外,很难与女孩开口对话。在社会交往中,怎样称呼女孩?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这也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悲哀。我担忧,时间久了,这“美女”的称谓,是否也会步入“小姐”的后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