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明城墙遗址城垣断壁疏影横斜梅花 |
分类: 小桥文集 |
赏梅花古楼新春品城垣悠久文化
上周末的傍晚,漫步在明城墙遗址公园。夕阳西下,夜幕黄昏,城垣遗址,旌旗招展,东南角楼,古树参天,赏梅探春,别样风情。
从崇文门至城东南角一线全长1.5公里的明城墙遗址,绵延古朴,断壁残垣,以其残缺之美,向南来北往的游人述说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过往和沧桑。明城墙遗址是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古老北京城的标志。能到此处游览古都城垣风貌,领略古都城垣梅韵风情,感受古都城垣文化情怀,真是旅游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今年闰四月,倒春寒,梅花绽放姗姗来迟。冬去春来,自然规律,不可逆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梅花还是开放了。正如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朋友们不是也常说“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透过绽满花朵和蓓蕾的梅枝树影,翘首仰望,城垣的东南角楼巍然耸立云端,红窗、灰瓦、灰墙、雕梁画栋、墨绿的琉璃垂脊、雕饰的仙人走兽......,统统都被映照在梅海和古树的交相辉映之中。古老的旗幡在高高的城墙上飘扬飞舞,那是“龙”的图腾,在晚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日暮黄昏,落照残霞,寂寞幽静的环境将古老箭楼衬托得更加凝重、质朴、苍劲和壮观。
这座历史明城墙,始建于1419年的永乐年间,原长约40公里,曾是抵御外敌入侵,捍卫京城安全的屏蔽,也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如今,绵延古朴的明城墙遗址,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天然的御寒屏障。蜿蜒高耸的古城墙,阻挡着腊月凛冽的寒风,反射着初春明媚的阳光,独特的温室效应成就了这里的梅花生长、栽培所特需的生态环境。在北京,每年这里的梅花开放得最早,梅园里共栽植了40多个品种的上千株梅花,成为北京市民城区赏梅的首选之地。
厚重深沉的城垣断壁,香幽色雅的疏影横斜,交相辉映,相映成趣,这里蕴含着多少历史的沧海横流?又演绎着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寒流与春光迅速交替的早春里,傲雪凌霜的朵朵梅花凌寒怒放,暗香浮动,蝶飞蜂舞。这里梅园的早春风光,给古老北京的城垣遗址增添了道不尽的诗韵风清。
王安石的传世之作——《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脍炙人口,传唱至今,于此处再次吟咏,真是别有诗意情趣,别样的浪漫情怀。
中华民族拥有悠悠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梅花在我国已有近7000年的栽培史。几千年来,梅花与中华民族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共度沧桑。梅花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风格和气节,早已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魂魄和精神象征。爱梅、赏梅、咏梅、艺梅的梅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钟爱铁骨冰心的梅花,酷爱脚下这片神圣的土地,挚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目睹和欣赏明城墙遗址公园为举办梅花节而打出的巨幅横标:“赏梅花古楼新春,品城垣悠久文化。”感慨万千,由衷喜悦,心中充满了民族的自豪感: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