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歌《票儿》:坐镇保定“说”土匪】

(2015-10-01 14:11:52)
标签:

文化

谈歌小说

票儿

肖涛评论

【谈歌《票儿》:坐镇保定“说”土匪】

坐镇保定“说”土匪

——评谈歌新作《票儿》


《票儿》   谈歌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常言道:燕赵多豪侠,关东多土匪,山东多绿林。“河北三驾马车”(何申、谈歌、关仁山)之一的谈歌,出手不凡,凭借《票儿》引领09年9月的文坛风骚。读之,朴实有味,娓娓动人,不由人慨叹——

莫言的“我爷爷”和“我奶奶”的胶东高粱地怎地变成了保定府的山岭荒野?难道他们的精魂跨世纪后死灰复燃?那些个匪夷所思的匪气,为何时隔多年,依旧能卷土重来?

讲土匪的故事,由来已久。当代文学“后三十年”,自山东莫言《红高粱》、尤凤伟《石门夜话》始,即额外拓展出一条“新历史”的“土匪种”根系。这条根系延续至今,绵延不绝,且时时有上乘之作。即便电视剧如早期《乌龙山剿匪记》,与之语境相关甚大。晚近《我的土匪奶奶》已成昨日黄花,而《票儿》却重开生面。可见这传奇体的美学意味,从来在民间大众心理和文人形象时空中,横亘成一道抹不去的余音绝响。

仔细想来,无论如何讲述,依然属于古人玩过的花活了。侠义传统和替天行道之心理,由来已久地积淀于一个农民为主国家的精神岩层。官逼民反、逼上梁山、造反、聚义和革命,不过显示出其应有之义。你读《水浒传》也罢,品味《三侠五义》也好,倾听《侠女十三妹》也行,总会不知觉地串通古今,驰骋来往,并与《吕梁英雄传》、《林海雪原》甚至《红旗谱》等当代文本发生诸多关联。而这些文本中的基本美学基质,却又莫不与民间“说部”传统则相联系。

谈歌的《票儿》即不脱离这种“说书人”传统的复活。构成其主体材料的泉源来自三方面:一方面是野史,也就是民间流传的土匪故事记录文本;一方面是信史,即来自官方或政府史料记载;一方面是民间考证,即作者的“田野作业”、口述实录等等。诸文体相互交叉,互相修补,却也形成意义消解策略。它们杂糅成块,亦真亦幻,亦奇亦怪,恍如票儿的那个隐身人师傅一样,来去无影,却时时出现在紧急关头,支撑着文本演绎出的奇异风采,成为最具有超级本领的匪徒喽啰的祖师爷。

杂交体,就是谈歌组合《票儿》这一话语织造体的基本形式。但这个文本真正的妙处,却并不在于堆砌一堆匪患的奇闻异事,也不限于仅仅经营出郎才女义的人物原型——票儿和肖桂英。体味小说《票儿》的真正妙处,在于让传奇故事体与历史和现实中人发生对话关系。这是谈歌小说修辞中最具有读者意识的一个关节点。它主要表现在那种凸显叙述者声音的“元小说”话语模式中。

那些时时凸显出作者声音的语段,虽带有幽默吊诡意味,甚至造成了解构效果,诸如“写到这里,谈歌……”、“读者看到这里,或许要批评谈歌……”、“这是后话”此类的打断叙事进程的叙述手段,其实在我理解中,应当隐含了谈歌有意为之的叙述策略。这种叙述策略之一方面,表明历史并未死去,历史的意义在于今天人的赋予和如何看待它的换位视角。因此,谈歌特意凸显叙述声音,不过是在引领读者对史事进行萃取,并依照个人的理解,来阐释或体悟,从中获得某种感知力和理解力的提升。特别联系到当下中国的诸多问题,更能体现出这种“木乃伊归来”的隐含况味。其次,上述凸显叙述声音的表意策略,其实也形成了一种复调性。也就是多种声音,在时空穿梭中,不知觉地形成了混响,恍然有一种民间狂欢的节庆意味。

小说叙事的线条可以用一个字母“Q”来理解。“O”部分从“1951年”开始回溯,不断分蘖抽枝,不断衍生演绎,却最终又回旋到“1951年”。这样的圆形轨迹不期然地形成了一个轮回,其实也暗含着弃旧趋新的命题。或许谈歌的安排来自于“新/旧中国”历史断代法来做如此安排。这个“O”型如同绕线团一样,令人感觉人的命运在晚清以降的几十年历史中,即便不轰轰烈烈,也可能被乱世给糟践折腾死。那些生生死死、恩恩怨怨的因缘际会,在土匪们中间如同普通百姓一样,都难脱历史语境本身的合力。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一民间宿命论信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却戛然而止:票儿中黑枪而死,伤心欲绝的肖桂英晚年出走迷失,步入票儿师傅一样的归隐状态。这样的叙事安排被包容在字母“Q”除去“O”之后的曲线指向中,本也意味着直线型的“解放后”新中国历史,已经被盛放进了“现代性”的历史坐标和发展向度中。从此每一个人的命运从此不仅有了主体性,而且更能合理选择自己的生活,安放自己的位置,决定自己的命运。

从天道循环论到直线历史观,两种历史观充满传奇性地一并扭结在“土匪”出身的个体命运中。通过《票儿》这个小说,我们或许能更好地体悟到百年中国崎岖不平且信心坚定的行程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