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德烈耶夫《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学会倾听生活严酷的真理】

(2015-08-25 10:11:40)
标签:

安德烈耶夫

小说

伟大的阴毒

【安德烈耶夫《瓦西里·菲维伊斯基的一生》:学会倾听生活严酷的真理】


    命运的毒气如同诅咒一样,笼罩了这一家人,瓦西里神父的妻子自从孩子淹死在河里以后,就神魂颠倒了。
    布娃娃成了一个发泄怨气的替代品。她开始酗酒了。
    神父走在俄罗斯乡村的大地上。景物如同油画一样,所有俄罗斯作家所擅长的描述。
    
    叙述神父的经历。谁都不喜欢他。他是不吉祥的借代,他是时乖命蹇的化身。
    夫妻依然相信奇迹,相信神会赐予他们一个孩子。
    
     “我——信仰你”。

    在主领洗节的深夜,神父的妻子顺顺当当产下了一个儿子,仍取名瓦西里。他是个白痴。
    既然在痴癫中受的胎,生出的自然也是痴癫。
    

    安德烈耶夫懂得如何空间诗学:“那间昏暗屋子里,坐着一个他们万万没料到的可怖的天生的痴儿。甚至那幢房子也意识到发生了可怖变故,因此整个儿缩了拢来,痉挛地倾听着它体内深处那个可怖的痴儿的动静。所有将眼睛睁得大大的窗户和紧紧关闭的门扉,都在拼命克制自己,不发出极度恐怖的惨叫。”

   那孩子四岁了。只会说一个“给”,还有就是返祖性——咬人。
 
   至此叙述才进入了真正的转折点,戏剧性话语开始生成。神父及其妻子,如何面对这个怪物,他们产生了什么样的意识,举措。他们各自的关系如何生成。

   如果安德烈耶夫从怪物的视角讲述,也就成了卡夫卡式的。问题在于他选择了外围视角,这一点如同爱伦坡的《黑猫》一样恐怖。

  ——只见从黑暗中戳起两张同样冷漠、同样灿白、同样忧郁的脸,这两张脸不停地晃动着,像是在跳一种古怪的沉默的舞。

  这是神父妻子的疯癫症状,疯癫的语词症状,与其来自怪物,毋宁说来自于“怪物”分娩的词语。这一无法被规训被编码的语词世界,如同潘多拉盒子一样,一并拥堵而来,喷薄而出,最终通下了整个小说中人物乃至叙述者及作者的视界。

  叙事在于改变。戏剧即改变。神父改变了。他发现大部分人都有痛苦,都有难以言说的悲伤。当他发现这一点时,感觉到了同在,与他人同在的可能。于是他敞露了心扉,实质也敞露了倾听的耳朵。所有的人都把真情告诉给他听。真情中蕴含着真理。即使你听不到他们倾诉真理的话语,但你从他们的房子上,从他们的脸上,却能听到这些话语,因为他们的房子上和脸上都镌刻着生活的严酷真理。
   

  问题在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真理,都期待着这个真理,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达这个真理——这个关于上帝、关于人类、关于人生的神秘莫测的命运的巨大真理。

  这真理是绝望和恐怖,这真理也可能是怜悯、愤怒和希望。你能感觉到,感觉到它的存在,你的心智和灵魂会融化在这一真理的烈焰中,旧的躯壳也注入了新的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