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30,上海魔道:哥特新感觉】3

(2015-05-25 22:54:15)
标签:

施蛰存

魔道

上海哥特

新感觉派

1930

     上海魔道,实质源自辐辏的时间性,即不到100年走完西方几个世纪近代化历程,加上传统江南空间与租界为中心的近代空间而形成的异质结构。两个空间相互越界,相互杂糅,乃至于形成了其他大都市没有的上海魔性。外来者——江南传统水乡——租界,三者拼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马赛克城市。心生,种种魔生;心死,种种魔灭,也是新感觉派作家的叙事魔术。叶灵凤两部小说《落雁》与《鸠绿媚》莫不产生于限制性视角中的单子化个体于夜晚或禁室内,产生的异域体验。异域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形成了散发魔性的异质性他者,并以女性形象出现;而形象中积淀的信息,一方面来自于妖狐夜叉等传统原型的新包装而成摩登女子,一方面则干脆来自异域世界的妖冶女子。

 

   施蛰存《魔道》依托的是移动的禁闭空间——火车,这一现代性装置,犹如戏院、影院乃至洋化的消费空间。与叶灵凤“意淫”的年轻女子不同,施蛰存塑造了一个巫术里才有的老妖婆,由此产生了天马行空、穿通古今中外的浮想联翩。问题在于,叙述者“我”永远无法与她发生身体接触,或对话。她就是阴影,最终变成了恶兆的幻影和死亡的化身。《魔道》这个小说最妙之处就在于叙述者与老巫婆之间因年龄不对称而产生的戏剧性结构,与其是少“我”与老“她”之间的欲望关系,毋宁是一体两面的“我”与“本我”因分裂所致的正当性与恶魔性之间的纠结。这种纠结最终以经典哥特式的死亡宣告结束,“我”的孩子死了,“她”这一阴影也就消泯了。

【1930,上海魔道:哥特新感觉】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