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论:旋复】

(2015-04-01 17:31:04)

      所有叙事都由一篇话语(discours)构成,该话语包括了在同一情节里(action)与人有关的事件的连续。如果没有这种连续,就没有叙事,而只能说是。比方说,描写(若话语中的对象是通过空间上的毗邻联系在一起的)、推论(如果对象是互相蕴含的)、诗意的抒发(如果对象通过暗喻或借喻展现出来)等等。

 

    如果不是整合在一个情节里,同样也没有叙事,而只是编年表,也就是一些互相无法协调的事实的连续。最后,如果没有关系到人(事件既不是由施动者引起,也不是由拟人的被动者来承受),也还是不成其为叙事,因为只有在和人的计划有关时,事件才会有意义,也才能按照有一定组织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

根据叙事的事件是支持还是抵制这一计划,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基本类型,按以下序列发展:
A将要获得的改善— {改善的过程— {获得改善
未获得改善
没有改善过程
B可以预见的恶化— {恶化的过程— {恶化发生
恶化得以避免
没有恶化过程
我们随后要孤立地抽出来研究的所有基本序列都是对这两类其中之一的说明,这两个类型向我们提供了关于两分法划分的首要原则。在开始进一步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下改善和恶化在叙事中相互联结的模式:
a)通过“首尾相接”的串连。我们立刻就看到一篇叙事可以按照一个连续的循环在改善和恶化之间转变:
恶化发生     = 将要获得的改善
|                |
恶化的过程    = 改善的过程
|                |
可能发生的恶化    = 改善的获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