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狱文学】

(2014-05-16 19:06:10)
标签:

文化

    当代实实在在地写地狱之旅的,大概止于莫言和李西闽了。敢于抉心自啮的,自然高行健、张承志、张炜、残雪等有限几个为甚。如果这也算所谓“接地气”的话,至少年轻一代还没这个水平,或贫乏,或俗气,或浅薄……归根结底,“底气”与“地气”脱轨并背反以至于线性至了一个二维平面上。

    或因为生活优越,或因为精神苍白,或源自思域狭窄,或基于阅历短促,总之,这时代大同小异的书写空间,似乎见不到像样的地狱文学。

    而心灵方面的剥皮和凌迟手法,我称之为炼狱文学。当然,这些术语看似与但丁或浮士德甚至撒旦派系统有关,实质我觉得这与佛典及民间信仰文化等系统,还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即宅和蜗以及被禁闭或无权力的游牧单子甚至尚行走在身份认同窄门前的踽踽而行者的文本世界里,还是有地狱存在的,问题在于这心经修炼得还不够,导致三维和四维及多维层面上,打不开歧义的蕴涵。

    太实在了。

    虚实相间、化实为虚的本领学得还不到家。实在话好听也好卖,且容易进入圈子,形成势力或粉丝团。在炒作的路径上,也很便捷。至于利益方面,无非厚黑而已。厚黑恰是不需要经由地狱和炼狱的捶打和磨砺,直接玩转阴阳鱼的太极图。

    因为这是一个祛魅和复魅并存的年代,问题在于这绝对的二分,一方面产生了无数的情感类写实读物,另一方面又分泌出了无数悬疑、盗墓、黑而不幽默的玄虚文本。二者共有的一大特点,就是非象征性,亦不存在寓意性。也就是说,古典世界固有的象征神话和近代现代性形成的讽刺寓言,一并坍塌成了空心碎片,即塑料产品。

    塑料产品糅合了祛魅和复魅的双重质素:一方面它散发出幽灵的呼啸,裹挟着鸱鸮和野鸟的振翼之风与云,以至于令人惊悚不已,惶惶不安;另一方面它又是人工制品和回收垃圾的交配产物,且难以融化于土壤和河流,最终成了大地难以回收的粪便,用以构成对黄金的借代,但绝不是白银的隐喻,最多是玻璃、纤维及石棉的反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