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荡子 Le Dandy:幸福的波德莱尔】

(2014-04-14 22:51:59)
标签:

文化

【浪荡子 <wbr>Le <wbr>Dandy:幸福的波德莱尔】

浪荡子波德莱尔

厌恶工作的波德莱尔过着一种自由放荡的生活。此时已升为指挥官的奥皮克为他的继子安排了“一次漫长的海上旅行,到印度或某个比印度更远的地方去”,以便让他远离“巴黎的阴沟”。[巴黎,装饰艺术美术馆]

浪荡子 Le Dandy:幸福的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心目中的“浪荡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个词不断地出现在他的笔下,我们还知道,他曾打算就此写作一本专著。如果说这个计划没有实现,至少他在《现代生活的画家》的篇章里已经开了个头,他在其中对浪荡主义的理论作了相当长的论述。

这些篇章要在这里占一席之地,因为,尽管他所定义的浪荡子应当可以支配一笔财富和拥有一份安宁而波德莱尔二者皆无,但很明显的是,这个特别人物却是波德莱尔自己设想的一个理想中的波德莱尔的投影。

浪荡子,也就是幸福的波德莱尔。

这个人有钱、有闲,甚至厌倦一切,无所事事,只忙于奔跑在追逐幸福的小径上;这个人在奢华中长大,从年轻时就习惯于他人的服从;总之,这个人除了优雅之外别无所长,每时每刻都以有一副卓尔不群的容貌而自得,完全有别于其他人。浪荡主义是一股暧昧的风气,和决斗一样古怪;这股风气也非常古老,因为恺撒、卡提里纳1、阿西比亚德2都向我们提供了辉煌灿烂的典型;这股风气还极为普遍,因为夏多布里昂在新大陆的森林和湖畔发现过它。浪荡主义是法律之外的一种风气,它有自己严格的法规,它的臣民们无论其性格多么狂躁独立都恪守不渝。英国小说家比别人更多地致力于highlife3小说,而法国人,比如德·居斯蒂纳先生,则非常愿意写爱情小说;他们首先很明智地让小说人物拥有相当大一笔财产,可以毫不犹豫地为其各种幻想付钱;然后,作者再让他们免除一切职业。这些人只在自己身上培育美的观念,满足其情欲、感知和思想,此外没有别的身份。于是,他们就在很大程度上自如地拥有时间和金钱,若非如此,处在转瞬即逝的梦幻状态中的幻想几乎就无法付诸行动。不幸的是,要是没有闲暇和金钱,爱情就真的只能是一种平民的狂欢或履行某种夫妻义务,它成了一种令人反感的“功用”,而非一种热烈的或梦幻般的心血来潮。

注释:

1.卡提里纳(前108-62),古罗马政治家,他谋划推翻了罗马共和国。

2.阿西比亚德(前450-404),古希腊政治家和将军,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半段扮演了重要角色。

3.英文,意即:上流生活。

(阿瑟利诺这么描述道:“神情不宁或甚至令人担忧;眼睛睁得很大,眼眸直视,眉毛高耸;双唇翕张,嘴巴似要说话;新长的须髯坚硬而精细,微微卷曲在下巴和脸颊周围。”[凡尔赛堡,国家美术馆]

如果我说到浪荡主义时谈论起爱情,这是因为爱情是游手好闲的人自然而然要忙碌的事情;但浪荡子并不把爱情当做特别的目标来追求。如果我谈到金钱,那是因为金钱对于崇拜激情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浪荡子并不把金钱当做本质的东西来向往,一笔不定期的借款于他足矣,他把那种粗鄙的激情留给凡夫俗子。浪荡主义甚至不像许多头脑简单的人以为的那样是一种对装扮以及物质方面过分讲究的嗜好。对于完美的浪荡子来说,这些东西不过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他作为精神贵族的优越性。同样,在他的眼里,最为喜欢的就是“卓尔不群”,服饰的完美在于绝对的简单,而实际上,绝对的简单正是卓尔不群的最佳方式。那么,这种已成为教义、造就了具有支配力的信徒的激情,这种不成文的、形成了如此傲慢的阶层的风气,究竟是什么呢?这首先是形成一种独特性的热切需要,这需要包含在礼仪的外部界限之内。这是某种自我崇拜,它能够在从他人身上寻求幸福之后继续存在,比如在女人身上;它甚至能够在人们称之为幻象的所有东西消失之后依然幸存下来。这是让他人惊讶的快乐,是对自己从不惊讶的骄傲的满足。一个浪荡子可以是一个厌世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痛苦的人;而在后一种情况下,他要像拉塞迪蒙人1那样在狐狸的噬咬下微笑。

注释:

1.即斯巴达人,勇敢刚强的意思。

我们可以看到,就某些方面来说,浪荡主义接近于唯灵论和斯多葛主义。但是,一个浪荡子绝不能是一个庸俗的人。要是他犯了罪,他或许不会就此堕落;但如果这罪行源于庸俗,那么丢脸就在所难免了。愿读者不要对这种轻佻中的严肃性感到愤慨,愿读者记得在所有疯狂中都有一种伟大,在所有极端行为中都有一种力量。奇异的唯灵论!对于既是教士又是献祭品的那些人来说,他们所服从的所有复杂的物质条件,从白天黑夜每时每刻都无可指摘的装扮到最惊险的体育运动技巧,都只是强化意志、训练灵魂的一种体操而已。事实上,我把浪荡主义看做一种宗教并非全无道理。最严厉的修道戒律,“山中老人”1不可违抗的命令,虽然它操控迷醉的信徒去自杀,却并不比优雅和独特性这样的教义更专横或更得到服从;这种教义同样灌输给野心勃勃或谦卑的信徒--这些人往往充满了狂热、激情、勇气和内在的能量--可怕的格言:perinde ac cadaver2

注释:

1.“山中老人”是11世纪盘踞在中亚地区的恐怖组织的首领,他在命令其信徒执行暗杀任务前,先让他们吸食大麻(haschisch),使其进入迷醉状态并让人带他们进入一个秘密花园,花园里美酒美女享用不尽;然后,当他们被带回到

“山中老人”面前,他告诉这些人刚才见到的就是天堂,只要执行了暗杀任务,他们死了就会进入天堂。这些人被称作haschischin(吸食大麻者),assassin(刺客、杀手)一词即来源于此。波德莱尔在《人工天堂》里专门论述了大麻及其带给人的迷幻状态。

2.拉丁文,意即:像一具尸体。意思是说不惧怕死亡,既然死亡已经发生;出自耶稣会士的修道戒律,也被用于宣称反抗到底。

于是,这些人就被称做是考究的人、难以置信的人、漂亮的人、非凡的人或浪荡子。所有这些称谓都同出一源,都具有同一种反对和反抗的特点,都代表着人类骄傲中所包含的最优秀成分,代表着那种与平庸斗争并摧毁之的需要,这于今天的人而言实为罕见。由此诞生了浪荡子身上这种高傲的等级态度,在他的冷漠中甚至也带着挑衅的态度。浪荡主义尤其出现在过渡性时代,民主尚未成为万能,贵族只是部分地动摇和堕落。在这些时代的混乱之中,有些人失去了社会地位,感到厌倦,无所事事。但他们都富有天生的力量,能够设想出创建一种新型贵族的计划,这种贵族难以断绝,因为将建立在最珍贵、最难以摧毁的才能之上,建立在劳动和金钱所不能给予的天赋之上。浪荡主义是英雄主义在那些颓废时期的回光返照,而旅行者在北美洲发现的浪荡子典型也丝毫削弱不了这一观念,因为什么也不能阻止我们去设想:我们称之为“野蛮人”的那些部落是已经消失的伟大文明的残余。浪荡主义是一轮落日,有如衰落的天体,它壮美而没有热量,充满了忧郁。然而,唉!民主涨潮了,漫及一切并荡平一切,一天天淹没着这些人类骄傲的最后代表者,将遗忘的波涛倾泻到这些人微言轻的奇人的足迹上。浪荡子在我们中间是越来越罕见了,而在我们的邻居那里,在英国,社会状况和宪法(真正的宪法,通过习俗来体现的宪法)还将长期地给谢里丹1、布鲁梅尔2和拜伦的继承者们留有一席之地,如若还有名副其实的继承者的话。

1谢里丹(1751-1816),英国剧作家、政治家。

2布鲁梅尔(1778-1840),英国浪荡子,在当时引领了男士服饰的潮流。

这些论及浪荡主义的篇章出现在论述居伊的论著里,这本书撰写于1859年底和1860年最初的几个星期。这里表达的忧虑也同样出现在《迸发》和《我心赤裸》中,与研究居伊的论著同时期或更晚一些。由此可见,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波德莱尔对浪荡主义的嗜好依然表露无遗。他在社会上的习惯性行为至少表明,没有什么比保持卓尔不群更让他关注,尽管对金钱的需要可能是强烈又迫切,而正是卓尔不群使这个浪荡子成为一位真正的精神王子。

他在《我心赤裸》里写道:

“浪荡主义。”--什么是上等人?他不是专家。他是悠闲并受过全面教育的人。

在稍后的地方,他又写道:

部分地说,由于悠闲,我才得以长大成人。这让我吃了大亏;没有财产,悠闲导致债台高筑,债务缠身导致当众受辱。但这也是我巨大的收益,相对于感知、沉思以及关于浪荡主义和兴趣爱好的才能而言。

如果有一笔财富愿意帮助他的话,他的非专业化以及对闲散逛荡的抑制不住的爱好,是否就会让他成为一个他期望中的浪荡子呢?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他还要获得绝对的无动于衷,是作为浪荡子所要求的。当他在《我心赤裸》里写“浪荡子应当不断地憧憬着崇高;他应当在一面镜子前活着并入睡”,他并不是在陈述他是这样看自己的,而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帕斯卡尔·皮亚著《波德莱尔》,(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78-83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