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耿传明先生的某一学期】

(2014-02-15 08:43:20)
标签:

文化

   旷课到后来,索然无味了,还是要回到课堂;睡觉或捣乱也如此。学生的行动,实质包含了对待不同老师的态度。态度+方法≈成败。耿老师的课,我一堂不落地听下来了。至于成绩,也忘了。他似乎没抓过不及格的。
   他声音好听。标准的男中音。
   他到底多大岁数,也没法判断,好像三十来岁。
   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到底什么季节,也统统模糊。我就记得他的声音很好听,你不得不听,因为那声音有感召力,也有覆盖性;无需分贝,只要清晰。
   清晰的声音,有排他性,所以也就没睡觉或悄声说话的了。
   
   耿老师上的是当代文学。好像他没讲过多少内部或趣闻。现代文学,成了奇闻异事、隐私八卦的聚渊薮。讲述者眉飞色舞,听者也目不转睛,过后还要回味并重温无数次。很多人喜爱“现代”,大概骨子里喜欢那份“放荡不羁”。“当代”则让人变得压抑,灵肉一体化。不知道是否如此,反正听完耿老师的课,很少有人谈及评述。
   要么就为了混个及格。
   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仅为了听耿老师的声音。如此而已。
   至于专长或兴趣,那要靠自己。所谓疯狂的阅读,是为了打发无聊;偷偷摸摸的写作,是为了出人头地。
   “文学课”与“写作”,的确没多大关系。即便“写作课”,其实你所获得的那点东西,跟中学生教科书或教师参考书中的没多大差异。刘大吹老头,靠的是忽悠能力,还有一条就是吊胃口,即写作周。
   写作周就是出去玩。玩一个周,交一篇文章,如此而已。当然,刘大吹承诺,部分文章可以成书的。——我好像就写了一段“卵石”。
   离开那个学校,许多年过去了,想一想,还是耿老师的声音,让我念念不忘。他不记得任何人的名字,也不提问,更不与任何人亲近——至少,学生间从未传播过他的任何消息。
   
   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只有文学才有。
   有一年冬天,我给他们上了一学期的艺术史,忽然发现自己的衣着、神色以及声音,竟然与耿老师有些相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