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鼻观及宋朝的香味消费】
(2013-12-16 14:42:31)
标签:
文化 |
孤雁儿: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
满庭霜: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转调满庭芳: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浣溪沙: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失调名:罗衣消尽恁时香。闲愁也似月明多。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依秦娥: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庆清朝: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浣溪沙: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1佛教观想法,谓观鼻端白。
宋苏轼《和黄鲁直烧香》之一:“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宋黄庭坚《题海首座壁》诗:“香寒明鼻观,日永称头陀。”
清林如璋《和村居杂咏》:“鼻观微参色相空,凉生苹末满亭风。”。
2.鼻孔。指嗅觉。
宋陆游《登北榭》诗:“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鍊句成。”
清许秋垞《闻见异辞·返魂奇事》:“昏沉中似有奇香透入鼻观,遂苏,渐次复原。”
陈炜谟《狼筅将军》:“粼粼的风,送来一阵阵院子里的花香,沁入我的鼻观,全身顿觉轻松多了。”
闻一多
蒋光慈 《弟兄夜话》:“这每日在江霞眼帘前所经过的现象,使江霞太感觉着不安了。
3.以鼻闻之。 宋朱熹《梅花开尽不及吟赏感叹成诗聊贻同好》之二:“鼻观残香里,心期昨梦中。”
4鼻端白:佛教修行法之一。注目谛观鼻尖,时久鼻息成白。
《楞严经》卷五:“世尊教我及 拘絺罗 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动世界,徧成虚浄,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宋黄庭坚 《谢曹方惠物》诗:“注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
5相术:中国古相经曾言;“鼻者面之山,不高则不灵。鼻通于气,以察神志之躁静,心胆之强弱,为人生最重要之窍象。”
6眼观鼻,鼻观心
香气在禅修中所制造之环境早为禅师所重,所谓“实性分别”与“无性分别”直至“无我人众生寿者”之无分别,或正为“以香通禅之次第耳”(燕居香语)。香气引导诗人进入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当香车宝马、香车美人、油壁香车成为宋词的中屡见不鲜的意象时,一个聚集于鼻端上的气味王国也从此有了雏形。这个世界的生产与消费史,也成全了整个中国文化史中难以掩盖的欲望线。因此,追溯感官消费领域内的力比多话语的生产,亦足以将所谓的“婉约”、“阴柔”甚至“香艳”以及“狎邪”等拥堵且死寂的文学艺术史概念,彻底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