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汾西县对竹镇刘家庄

标签:
刘家庄土地庙义和团运动对竹镇老房文化 |
从对竹镇去刘家庄必须要经过下庄村,再向西北方向走3里多路就到了刘家庄,全程8里路。一到村口就看到了一座醒目的砖石结构的拱桥,桥面中间建了一座小房子。桥的名字叫“义和桥”,不知道此桥和清代的义和团运动有没有关系。最让我不明白的是,如此美丽、壮观的桥,车马却不能通过,只有行人才可以勉强从桥上通过。
另一座醒目的建筑就是位于桥南面的一座宏伟的庙宇,庙的规模很大,设计也非常讲究,既有大殿也有雕刻精美的二层走廊,整个庙呈四合院的形式。
在村里另一处醒目的建筑是在大庙的南面,建在一个峭壁边上,岌岌可危的小土地庙的门框上贴满了鲜红的对联,可以看出此庙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再仔细一看小土地庙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倒塌,我环顾一周终于找到一条可以进入小庙的险路。到了庙前看到庙里面破败不堪,庙门旁边的墙上镶嵌着一块记事碑上面刻着: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蒲月谷旦吉立敬叩。铭文上写的是:此土地庙始建年不详,1916
年是重新修缮的时间,参加修缮的有关人员,官衔、姓名,捐款数额都清楚的刻在上面。希望大家要尽快来观看至少建于清代的土地庙,再晚几个月的话可能就永远见不到它的身影了。
年是重新修缮的时间,参加修缮的有关人员,官衔、姓名,捐款数额都清楚的刻在上面。希望大家要尽快来观看至少建于清代的土地庙,再晚几个月的话可能就永远见不到它的身影了。
刘家庄,从字义上看以为村里刘姓的人一定多,其实不然,刘姓的也就一两户,而贾姓、任姓、李姓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刘家庄村的支书叫贾甲林,现在住在对竹镇。刘家庄有二百多户,七八百口人,村委会在4月2号贴了告示:希望全村人以及现在生活在外地的老家人伸出友好之手捐款修庙,村里即将要在庙里的功德碑上刻下捐款人的姓名及金额,时下村里正在集全村之力大兴土木修缮旧庙。村委会的宗旨是:修复保护历史文物,弘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