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2011-04-07 14:17:34)
标签:

崔金龙

对竹镇

老崔

窑洞

清代



    清明节这一天,早上八点我一个人徒步从对竹镇步行向翟家原村走去,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终于来到了翟家原村。虽说一路上都是水泥路面,但是35度左右坡度的盘山村级路还是让我气喘嘘嘘满头汗水。翟家原位于对竹镇的西北面,距对竹镇十里路,距汾西县城四十里路。全村有五十几户人家,不到二百个人,由于近一、二年县国土局大力改造坡沟地使村民人均土地达到四、五亩。村子与西面的灵石县梁家原乡西沟村相望,别看两村相邻,由于所属县不同语言风俗大不相同。
我在村里转游时遇见了清明节回村扫墓的崔金龙先生,崔先生生在村里长在村里,这个村的许多事情他都知道。他现在在汾西县城上班,早已是儿孙满堂一大家子人了。老崔首先把我领到了一棵倒地死去的巨大的树干前,他说这棵树是十几年前因根部的土塌落才导致倾倒,倒地后才死掉的,这是一棵老杨树。我却看着不像杨树,因为杨树容易生虫,靠近地面根部很容易生虫后腐烂形成空洞。我抠了抠木干显得木质很硬,也不像杨树,而老崔却肯定的说是杨树。这棵树主干有十几米长,树干靠根部位直径达两米多。老崔说:“当年树活着时,好几个小伙伴拉手才能抱得住。”像这样高大的树木极为罕见,根据我的判断树龄足足有一千年了。
接着老崔把我领到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庙里,他说:“这座庙叫文祖师庙,庙的旁边以前还有一座武祖师庙,我早些年还看到过破旧的武祖师庙,但是现在这座庙已经坍塌掉了,太可惜了。”老崔在六七十年代就在这座庙里上学,墙上还可以清晰的看到“教育”等字样。我在庙的一角看到有两块完整的石碑,还有两块石碑镶嵌在墙上,碑上记录了当年修缮庙捐款人姓名及捐的数额。其中一块倒地的石碑上面清晰的刻录着:大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次丙寅年八月十九日开光吉日立。此碑的开头刻有:“汾邑翟家原”等字样。我想汾西县在清代是否曾经叫过汾邑县啊。看碑文的内容是:记录着当年负责修庙的主事,及负责其他方面工作的人。其中有的人还有官衔,也有匠人、刻碑人的姓名,捐款人的姓名和捐款数额都刻在碑上。这是一块记录当年修缮此庙宇过程的功德碑,到底此庙是何时始建还不得而知。据老崔讲:“以前靠近庙门口有一块看上去很古老很沧桑的碑,可能就是记录建庙时间的。”我走到原处,看到地面上铺着的一块像似碑座的石板。由于当年老崔还小,也不懂得什么文物,所以碑上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
接着老崔把我带到建有一大片老窑洞的坡底下,他指着这一片老窑洞说:“这一片老窑洞大部分都是清代嘉庆年间盖起来的,由于年代久远窑洞破旧都已无人居住。”老崔说他的爷爷弟兄四个,现在的后代已有一百多人,都离开了老家分散在各地居住。
稍后老崔把我领到了一个坡下,这里有几孔埋了多半截的早已无人居住的土窑,老崔指着这些废弃的窑洞说:“听爷爷说,这几孔土窑是他爷爷在乾隆、嘉庆年间居住过的,后来挣了钱才在现在的坡上面盖起了新窑洞。”
一会老崔又把我带到村西面,他指着那些老土窑说:“这些土窑都是清代时修建的,听爷爷讲在清代时村里人丁兴旺,曾经达到过七八百人。
老崔是个热心人,他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家,他不厌其烦的给我介绍他的家乡。一方面是为家乡的历史感到骄傲;另一方面他想让我向有关单位呼吁一下将快要倒塌文祖师庙进行修缮。他说他实在不忍心看到祖上修的庙毁在自己这一代。庙碑上确实记录着许多崔姓人捐款修庙。
翟家原是一个自然村,归属对竹镇下柳村委管辖。现在村里的负责人是顾虎林,他是下柳村村委委员。顾姓人家在村里很少,以前翟姓人家和任姓人家都住在村西面的山坡上,也不知道是何原因这两个姓的人大部分都搬走了,现在数崔姓的人最多。
由于崔家原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很少有人了解这里的情况,其实这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非常值得一游的清代古村落。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改造坡沟地可是个大好事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罕见的巨大树木,可惜啊!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如果有人当年扔上几锹土的话老树也不会是这命运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崔金龙在这个村里出生长大,对老家非常热爱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讲究、精致、高大的建筑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崔金龙祖上清代嘉庆年间的老窑洞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依坡而建的老窑洞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古村落一瞥

                            不对比不知道这棵树有多大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历史的痕迹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早已无人居住往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到处是几辈子的祖上人用过的碾子和磨盘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几百年的沧桑还在经受时间的考验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到处是散落的加工粮食的“设备”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完整的磨盘已没有了用武之地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相互厮守的老房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文祖师庙门楼脊部讲究精美的砖雕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文祖师庙不见了往日的庄严和气派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在庙里自然生长的树木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崔先生在述说着往事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还能看出往日的气派不凡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碑文上刻有咸丰年间重修的字样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文祖师庙远眺它的右面是武祖师庙的旧址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此碑上刻有;汾邑翟家原。。。大清嘉庆十一年等字样(1807年)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捐款的功德碑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石碑上的字还是很清晰的,字刻的特别精美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崔金龙站在爷爷的爷爷住过的土窑洞,乾隆、嘉庆年间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我爷爷的爷爷就是从这个土窑里搬到嘉庆年间盖起的新砖窑洞的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这两个窑洞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住着人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这个树的直径有两米多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对比一下才知道这棵树有多巨大,罕见!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清代古村落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也许不止是清代甚至是更久远的古村落,但愿有专家考察

            
清代古村落——汾西县对竹镇翟家原村
                            坡那边就是灵石县梁家原乡西沟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