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外八庙中的普陀宗乘之庙(藏语布达拉宫)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果然名不虚传!
连续逛了几处景点,走到大红台白台基座的平台上时已经迈不动步了,没办法,仰望25米高的大红台,只能委托家中老太去红台顶层用手机随意拍了几张万法归一殿的片片。
很遗憾,没能亲眼看到金碧辉煌的万法归一殿,此殿可是乾隆皇帝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其母亲崇庆皇太后钮钴禄氏(公元1692年—1777年)80寿辰的地方,而且乾隆皇帝还曾经在这里接见过不畏艰难,万里东归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汗(公元1743—1775 )一行。
享尽了荣华富贵的乾隆母亲可真是够长寿的,85岁的一生寿龄不仅在大清朝的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就是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极为罕见。“六旬帝子八旬母,史策谁曾见此情?”乾隆皇帝当时的感慨是有道理的。不过,200多年过去了,如今六旬子女八旬母的现象非常多,但像乾隆皇帝这样为母子同时庆寿而特意建造一座普陀宗乘之庙之类的事情应该永远不会发生了。
阴云拢聚,大雨倾盆,普陀宗乘之庙突然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哈,情急之下,从大红台白台基座的平台上竟一直跑到了山门外的停车场。真是奇了怪了,刚才还迈不动的双腿怎么又好使了呢?!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山门
普陀宗乘之庙由藏式城台和汉式庑殿组成。城台庑殿供奉三位护法神: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戛拉护法神。
山门石狮
“递肖何妨屡普陀,金刚四句括无多。层楼金瓦辉香象,偏袒黄衣演法螺。
虔为祝釐开八秩,会逢归极仰三摩。撰良庆落欣瞻礼,曰罪曰知且付他。”
——清·乾隆《普陀宗乘庙落成拈香得句》
普陀宗乘之庙的“玛尼杆”(经幡柱)。
御碑亭前的大香炉。
御碑亭外墙上的藏传佛教大法轮。
据说,藏传佛教大法轮法力无边,具有摧邪显正的作用。
御碑亭
御碑亭内竖立的三座石碑:《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座石碑的碑文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皇帝御笔。
只有旅游者,没看到烧香的人。
除了本人,校友们都在前方听讲,这群老头老太的身体可都比我强多了。
五塔门
五塔门匾额“广圆妙觉”为乾隆皇帝御笔。
五塔门白台上的黑、白、黄、绿、红五色塔分别代表藏传佛教五种不同派别的教派:黑教(笨波派)、白教(噶举派)、黄教(格鲁派)、花教(萨迦派)、红教(宁玛派)。
五塔门前的石象是佛教大乘派的象征。
五塔门白台上装饰的红色梯形窗户名盲窗,它能起些什么作用呢?
导游介绍说,过五塔门要摘掉帽子以表示对佛的尊敬,不过,本人没看到谁摘掉脑袋上的帽子啊。
琉璃牌坊
琉璃牌坊前额乾隆御笔“普门应现”意为观音菩萨显现普度众生之门。
琉璃牌坊后额乾隆御笔“莲界庄严”意为观音菩萨道场。
中罡殿内罡子殿楹联:“阳间善恶多由你,阴曹地府放过谁。”
中罡殿内罡子殿横批:“你可来了。”
普陀宗乘之庙东五台白塔。
普陀宗乘之庙旅游通道之一。
普陀宗乘之庙内散置的藏式平顶碉房形白台。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白台基座石阶蹬道。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白台基座石阶蹬道。
普陀宗乘之庙千佛阁里面供奉蒙古王公敬献的千尊佛像,中立乾隆三十五年御制石碑《千佛阁碑记》。
“妙相合瞻干利资诸福,繁釐同祝万欢洽群藩”。——普陀宗乘之庙千佛阁内条幅联
大白台西侧的圆形碉楼。
到了大红台白台基座的平台上,我是走不动了,只能委托家中老太去红台顶层随意拍了几张片片。
大红台下的平台上,经幡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虔诚祈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大红台太高了,没想到七层的建筑一至四层竟是实心,只有上部三层才间隔地开了真窗和盲窗。
大红台墙面正中垂直嵌饰的琉璃佛龛,这里是旅游者领取什么福寿文化旗的地方,要钱滴!
大红台下的转经筒与铁海。
“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乾隆御题权衡三界亭条幅联
没去权衡三界亭,我只能在下面仰望它。
大红台入口处,里面将是藏传佛教的另一番世界。

万法归一殿(图左)与围楼(图右)。
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万法归一殿为普陀宗乘之庙之主殿,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在这里庆祝了他本人60寿辰和其母亲崇庆皇太后的80寿辰并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
金碧辉煌的万法归一殿法铃状镏金宝顶。
“水镜喻西来妙观如是,月轮悟南指合相云何。”——乾隆御题慈航普渡殿条幅联
慈航普渡殿是大红台的最高点,这里可是旅游者的观景胜地。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部风光。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部风光。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部风光。
普陀宗乘之庙大红台南部风光。
普陀宗乘之庙停车场。
《普陀宗乘之庙碑文华印》
山庄运北普陀宗垂之庙之建防西藏非防南海也南海普升在淅东定海县境朝山之期岁岁灌越洪清澜沸间擎乡顷礼堆谨曰火士道场合兹奚属是独震旦缁流方隅所见故然考之贝夹普陂有三居额讷特河克州居图伯特幕南海盖南海特大士行教至此偶一示现云耳庸可以比为是而彼为非乎额讷特河克即印庾是由此以证西来因缘自印度而西蒲百西岁而南海了了可识第印度金刚座违速难稽谁若西咸都纲法式具备为天人摄受之关规藩脉叛依之总沤也栽乃者岁苏寅为朕六衷庆辰辛卯恭遇圣母皇太后八句万寿白旧隶蒙古略尔落青海王公台吉等暨新附准部回城众藩长赠干偕来炉欢祀暇念所以昭褒荅示思怀者前期咨将作营构斯庙以乾隆三十二年三月经始至三十六年八月托工广殿重台尝亭翼庑爰逮陶庄斤凿金碧乐皇之用莫不严泽如制夫声藩书不心回向厥惟火慈氏之教而热河尤我
皇祖圣祖仁白帝抚绥列服岁时肆觐之区向也西睡内面景从朕勤思缤迷普儒妄远普乐诸判所谓嗣溥仁溥善马作也今也逢国大庆延洪曼羡而斯庙聿戌三垂之宗宝其统会于马富宝铎演金轮关禽流楚乐之音塞树释善提之梁开切国土善梧瞑拜徵喜以为得禾鲁有而久入械罗斯之土尔尾特以其为外遗非黄教所概含久牧之额济勒率全耻教万人磨半刑侧行万有教千里倾心归顺适于是时桂止瞻仰善因福梁诚有不可思议老是则山庄之惜陀与西戏之普陀如与印度之普陀亦一如典南海之普陀亦何必不四如然祠佳湖大建牙庙所由来而雕陈如反均可毋论即如如之本义岂外是乎岂外是乎光是库藩合辞请进千佛像恳叹弗可却因命就庙中皮阁奉之别有记不复详缀为说倡曰
我闻瞻部洲古德有道场天龙谷护持名四大结聚九华及二我吾量亦初地普陀南海南观自在所往其言限方所不出边邪见譬如羁手昧万忆由旬若人证三摩要令不失故卫蒲魏庄严笙乾祖庭意兴桓足香界戌此大胜因百部诸贤王合十跻咽读塞土黄金色是处善庄面其前罗汉岑磬石为提稚举似象王岩非离亦非即其下御子沟武利功德水举似猎遽洋无垢亦无净能具等正觉皆作如是观五十三恭竟还叩两足尊长现调御相为说无生法御制诗
普随宗乘庙落成拈香得句辛卬遽肖何妨屡普厄晒施有三一居类讷陋阿克即印度一居图伯特即西箴一居南海而西朱围县则姑白印度而西兰而南海南海特大士行放示现之所印度又辽不可稽惟西苗希纲法式其修因于山庄北斧防其制为之金刚四句括无多层楼金元辉香象偏祖黄衣演法螺虔为祝
兰八秩会逢归极仰三摩今岁恭遇此庙皇太后八句万喜因建庆迂蕙借兹屈芦工广落会土蠹扈精汗渥巴锡等遗至以其素重黄教命往瞻礼俾益深感悦撰良庆落欣瞻礼曰罪曰知且付他
——《热河志》卷八十至卷八十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