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过年序曲《记叙散文》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转载]过年序曲《记叙散文》 [转载]过年序曲《记叙散文》](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说着说着,年来了。
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大红的对联贴起来,大红的蜡烛点起来,大红的围巾扎起来,大红的绢花戴起来,大红的鞭炮响起来。
过年了,总觉着故乡过年,才叫年,故乡的饺子,才有年味。
过年说年,说年话年。
大年三十,一大早飘洒着晶莹的雪花,瑞雪兆丰年,梅花报新春。家家户户房顶上炊烟,就开始欢快的冒了起来。老的少的满脸的笑容,抱柴的烧火的,和面的洗米的,摘菜的切肉的,屋里屋外一派过年的手忙脚乱。
风箱古达古达的响个不停,灶膛里的柴火比哪天都旺盛,灶糖烧的红红火火,烧热了年轻们的好心情,烧开了老人们的抬头纹,烧熟了全家人的年夜饭。满屋子洋溢着年的味道,人人脸上挂着年的喜悦。
铁锅里热气腾腾,蒸满了过年的好食粮;铲子勺子叮当响,炒满了一大桌好吃喝。盼了一年就等待这一天的年夜饭,饭菜的香气从屋子里飘向满院,大碗大碗的老酒大块大块的猪肉,勾着人们的眼球,八仙桌摆满了,全家人到齐了,就是过年。
吃啊!尽情的吃着庄户人的好收成,喝啊!开心的喝着农家人的好日子。子夜人们没有一丝睡意,嗑瓜子的剥花生的尝醉枣的,热炕头上除夕守岁。没有电视没有春晚没有歌舞,满炕的温馨温情,满屋的热情心情,融汇在年里。
叔叔大爷满嘴都是,来年先耕哪块地后种哪块田,婶子大娘们七嘴八舌盘算着,开春纺多少线织什么布。小字辈们手握着大人发的红包欢蹦乱跳,两毛钱就美的喜笑颜开,红包里,包着温暖包着情谊包着希望,更包着童年故乡的过年。
村里村外五更鸡叫,近处远处鞭炮震天。朦胧中醒来,长孙的我焕然一新,新棉袄新棉裤新棉鞋新棉帽,竹竿挑起300头的小红编,点燃炮捻满院子噼里啪啦,嘣走了晦气,嘣来了喜气,在童趣童味中又长一岁,故乡度过了5个年头。
旧年走了,新年来了。
大盘大盘的饺子端上了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白菜猪肉馅满嘴流油,一年到头就向往着,这过年的饺子,香啊!香透了老百姓的心窝窝,香透了春天的好年景。
故乡的年,就是这么简谱,就是这么淳厚。
故乡的年,就是这么真诚,就是这么实在。
为了这个年,一进腊月乡亲们就开始忙乎了。
腊八节腊八蒜腊八粥,年就一步一步的走来:
屠宰年猪。杀前猪槽子也增添了不少的粮食,恨不得一下子喂出一口大肥猪。人抬车拉把年猪送到村子火神庙广场,那里成了临时的屠宰场,乡亲们议论着谁家的猪肥猪瘦,三指四指肥膘的年猪,农户自然沾沾喜得抿不上嘴。
碾米磨面。生产队的牲口没有了地里的农活,免费供给家家户户使用,减轻了乡亲们推碾子推磨。使用牲口相互礼让和气招呼,从无因为谁先谁后争抢闹气。一斗一斗的磨米,一箩一箩的筛面,雪白的白面,装满了小瓮装满了瓦罐。
枣糕花卷。蒸粘糕蒸枣糕,一屉又一屉,一锅又一锅,馒头花卷豆包糖包,点上红点儿,白里透红好看又好吃,口口嚼出年的味道。各式各样的枣糕花糕,一层高于一层,好似芝麻开花节节高,安顺甜蜜日子源源长。
赶集年货。过年赶集绝对不是图个热闹,一切都是为年节准备年货,赶着牛羊卖掉,换来大把大把钱币;背着扛着席子簸箕笊篱卖掉,买回一些油盐酱醋;买把新筷子,更新破旧的碗筷;卖点棉花,买条羊肚毛巾擦洗劳作后的汗水。赶集心欢畅,年货喜人心。
年画窗花。清扫房子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拆洗被褥干干净净清清洁洁,贴门神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年画多是杨柳青的工笔画,招财进宝莲年有鱼五子登科,屋子装扮的喜兴红火,辉映着过年的气氛,街道挂千随风飘荡,一派生机过年的景象。
灶爷上天。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灶王爷上天。灶台前张贴了一年的灶王爷的画像,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要烧掉寓意升天,上天言好事,人间少恶语。摆上糖瓜麻糖谷米糖等贡品,请灶王爷多吃多说老百姓的民间好话。
祭祀祖宗。年三十天色见黑,前去祖坟故地烧香上供,叔叔扛一捆谷秸,做成火把点燃,头顶星光一路回家,一路口述祷语,祈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过年了,不忘先人们的恩德,牢记养育恩情,人情味洒满回家过年的路。
祭拜天地。赶集请回家的天地爷爷奶奶的画像,恭恭敬敬的张贴在院子正房墙中央,瓜果面食菜品肉食,凡事过年的好吃头,摆满了供桌,先上香后烧纸,按辈分依次磕头作揖,祈福老天爷保佑全家平安,而后才进屋端碗吃饭。从小就记住了先人后己,过年里懂得了感恩之心。
故乡的年,一盘饺子,一碗老酒。
故乡的年,一副春联,一对窗花。
演绎着父老乡亲淳朴诚挚的情感,当然一些做法蕴藏了迷信的色彩,但是饱含着浓浓的乡思乡音乡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过年,世世代代习俗民风,香火不断相继相传。
年复一年,年年过年。
年年过年,年复一年。
有人说,现在年味变了。是的,彻头彻尾的变迁异味了。吃的变了,刀子叉子西点快餐,挤占着年夜饭。穿的变了,奇装异服瘦裤短褂,抢走了民族服。玩的变了,影视娱乐网络游戏,淹没了传统的守岁过年。
青年人在变,中年人在变,变得心野了,变得没有年味了。自驾车东西飞驰,南方的跑到北方,体验冰雪寒天,观赏北国风光;北方的飞到南方,感受清凉温暖,身临海水大洋,自由行动自在飞翔自我开心,替代过年。
更有超时代弄潮儿,崇拜什么平安夜圣诞节,跨越国境寻求刺激,亲密深海玩戏动物,自寻苦乐命丧异国他乡,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最不可丢弃最美好的节日,是中华传统的过年。
越是老的越是旧的越是百姓的,越是故乡的才是民族的。追溯几千年,中国人没有忘记自己丰实炽热的过年。但愿人长久,华夏总是年。老年人永远不变的心,乡土乡情乡味乡愁。
过年,过的是年味。饺子,包的是传统。故乡的年夜,故乡的守岁,故乡的除夕,故乡的老酒,故乡的饺子,故乡的鞭炮,一去不复返。人老了,最难忘最思念最忆恋,故乡过年。
过年序曲——过了大年三十,就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三,大年初五,大年初七,正月十五,二月二。故乡啊!何日是过年?
2017农历丁酉鸡年,金鸡渐行渐远。
2018农历戊戌狗年,瑞狗越来越近。
说着说着,过年了。
![[转载]过年序曲《记叙散文》 [转载]过年序曲《记叙散文》](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