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春节风俗拾零》之七:吃年饭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春节家庭宴会。
吃年饭
曹
年饭,也叫团年饭、团圆饭、年夜饭,是在除夕夜全家人团聚共进晚餐、辞旧迎新、欢度新年到来的一顿饭。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春节家庭宴会。
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年饭是每家每户一年中最喜庆、最丰盛的一顿团圆饭。做年饭,吃年饭,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
正当孩子们高兴地穿上新衣服四处串门显摆的时候,或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家庭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夜饭桌上的菜都在几天前就预备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此时,家家户户传出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的砧板声和菜刀声,乡村院落或大街小巷传出劈劈啪啪的爆竹声或烟花声,不时还夹杂着欢声笑语。各种欢乐的声音,此起彼伏,交织成了大年三十欢快的交响乐章。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年夜饭菜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其寓意只有一个,那就是饭菜要代表吉祥,象征着新年新气象,新的一年要万事顺利如意。有的人家年夜饭菜谱名称很讲究,什么五福临门、三阳开泰,什么团团圆圆、鸿运当头,什么全家都福、年年有余。不仅菜名讲究,菜也力求做出来色香味俱全。
每当夜幕降临,各家各户早已贴上了鲜红的春联,贴上了门神、倒福字和年画,悬挂上了充满喜庆色彩的大红灯笼。大年夜,各家各户先后开始吃年夜饭,吃年饭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吃年饭的爆竹噼里啪啦的响了,全家人就围坐在桌的周围,一边吃菜饮酒,一边共叙家常,心头的那份温馨真是难以言喻。此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春节的快乐气氛,更是享受人间那份温馨的亲情。桌上有大菜小菜,有热菜凉菜,有点心干果,有香绵醇厚的苞谷酒,也有各种被烧开的好喝饮料。反正桌上摆满了大盘小盘、大碟小碟的菜,还有饮酒的酒杯和喝饮料的纸杯。大年三十晚上吃顿团圆饭,家家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菜——鱼,鱼“余”同音,年年有“鱼”,也就是年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除夕吃团年饭,每个家人都很高兴。即使平时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平时能喝酒的,更是开怀畅饮。一般不与长辈划拳喝酒的晚辈,这时也不论规矩,尽情划拳饮酒。有时晚辈还给长辈敬酒,祝愿长辈健康长寿,表达感谢之意。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年俗。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过年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场景,每每令人产生许多感慨,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尽兴尽情地喝酒,一般从掌灯时分入席,吃一个多小时,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可见,吃年饭的春节风俗在我国历史之悠久。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对中国人的春节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人的团聚,丰盛的家宴,以及对新年的期盼,都能够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一家大小,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互敬互爱,围坐餐桌旁,共享天伦,同叙欢乐,是一种多么美好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