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风俗拾零》之七:贴福字

(2014-02-01 12:52:32)
标签:

曹矞散文

春节风俗拾零

贴福字

年俗文化

年味年俗

分类: 随笔杂谈

《春节风俗拾零》之七:贴福字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着“福”字。有的端端正正地贴,有的却倒着贴。“福”字意思是“福气”、“福运”、“幸福”。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福运已到”、“幸福已到”。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3000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一字,按《说文解字》解释:“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解字》说:“口,人所以言食也。”田,指耕地、打猎。显然,这个“福”字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据记载,公元1673年,康熙曾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里面暗含“多子、多寿、多田、多才、多福”之意。数个汉字,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这是古往今来绝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寿合一之“福”。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书法极佳,却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到处题字。所以,康熙御笔题字,流传最少。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就只剩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

关于倒贴“福”字的民俗由来,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四种传说:

(一)恭王府说。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恭亲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他一高兴, 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字的家丁。

 后来,倒贴“福”字之风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寻常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二)马皇后说。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颇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三)穷神说。

传说,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红红的“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四)慈禧太后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谁知惹出了风波。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时,李莲英见状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后来,就传到了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陕南倒贴福字好像没有什么讲究,但是有的地方颇有些讲究。听说在青岛地区就很讲究,如果贴得不对,可能会适得其反。“倒福”斗方,要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做“福入厅堂”。但一家只能贴一个,如果贴多了,叫做“重蹈覆辙”,就不吉利。正福也是斗方,一家也只能贴一个,须坐东朝西,象征“福如东海”。门福必须是正福,曾经看到过把倒福字贴在大门外,青岛话叫做“昏逡”。谁家的福到了门口不让进门,门外贴“倒福”,会让一家有一种流年不顺的感觉。所以门福必须要正福。

有地方还特别讲究贴福字的时间,说是应该在腊月三十的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而且贴的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鲜红的“福”字,无论顺着贴,还是倒着贴,都洋溢着春节喜庆的色彩,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