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与“7.28唐山大地震”的渊源

(2010-07-29 10:55:03)
标签:

转载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永恒的记忆将永远的定格在1978年7月28日!

我与“7.28唐山大地震”的渊源

      

           文/宋凭栏

 

又到了7.28。作为曾经和如今的唐山人,我感到了一种责任。必须写点什么。

这几日的天气,就像1978年的大地震前的天气一样,闷热难当。以至于在一些人的心中,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看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和场景,那种热,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不会感到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7.28这天,有幸看到冯氏作品《唐山大地震》的电影。地震时的场面,拍的不错,有那种现场感。我听我同事讲过,当时的人,跑出来时,因为天气炎热,很多没有穿衣服,甚至没有穿内衣裤。死后就是一个个白条,真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有一丝东西带走。只是带走了对活着的留恋,对亲人们的牵挂。

尸体用排子车垒叠着,拉到一个挖好的长型坑边,撒一层白石灰,放一层尸体。再撒,再放。房子全部倒塌,能站立的凤毛麟角。惨状犹如人间地狱。

当时全家全部死的很多,更多的还是残缺的家庭。如今的唐山家庭中,很多的是二结合,三结合,甚至是四结合家庭。灾难,让唐山人更多的懂得了爱。记得汶川大地震后,唐山人的表现,突出的好。有的事迹甚至上了中央新闻。这说明,灾难是可怕,但没有爱的人心更可怕。唐山人因为经历过这种灾难,懂得了世间的大爱。当别的地方也出现这种灾难时,必能感同身受。唐山人,这次在汶川大地震后的表现,向曾经支援过自己的全国人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今,这个历史的伤疤又搬进了影视作品。不知唐山人以及他们的孩子们看后感想如何。并且,我也有个疑问,也是一个遗憾,为何冯氏不能在唐山搞一个免费的放映。毕竟,这是唐山人心中永不弥合的伤痛。拿来拍成了电视剧。而这,正好可以当作唤回如今世风日下的一个很好的人性教育资料。如今的孩子们,最好能在合适的年龄,好好看看这部电影。

至于我,虽然不长在唐山,却是出生在唐山。现在也工作在唐山。对于地震的记忆,我刻骨铭心。父亲在开滦上班,幸运的很。记得父亲和我说过,地震当天下午,父亲离开了唐山,回到老家。晚上就地震了。父亲说自己捡了一条命。也是,命运就是如此的,父亲说,和他一起工作的小梁子,就是长峪山的人,和我老家是邻庄。当天下午从老家回到班上,晚上就砸死了。这个小梁子的照片,我还看见过。记得当时母亲将他和父亲的合影,用剪刀剪开,只留下了父亲。我当时还小,不懂这其中的奥秘。长大了,才知道,活人与死人的合影,是不能留的,不吉利。

而我,也“有幸”得到地震的照顾。当年因兴修水利,我们家被拆迁。借用别人的老屋。这是村里一个老中医家的旧屋。石头墙还是用石灰垒砌的,很不结实。当年地震时,老家唯一出现倒塌的就是我们借用的屋子,还有东山的一家人的猪圈。当时,我睡在炕头。脚下的炕台上,放着一袋面,是啥面我忘记了,估计就是玉米面。那时白面很少。就是这一袋面,救了我。当时剧烈的摇晃下,老屋经不住折腾,前面墙倒了,整个一面的石头倒向外面。只有一块砸向了我的脚,正好砸在面袋上,我的双脚得救了。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袋面,我也许终身残废了。

这些,在我的记忆中,永远也不能磨灭。

 

                                                             ----2010.7.28  留作永远的纪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