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弟子、妻子眼中的蔡振华(一)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教练弟子妻子眼中蔡振华乒乓球刘国梁体育 |
分类: 孟凡全民健身 |
教练、弟子、妻子眼中的蔡振华
信息来源:
http://blog.cctv.com/detail_17185_111471_1.shtml#article_status
2004年11月22日,43岁的蔡振华从中国乒乓球队总教头升任国家体育总局乒羽管理中心主任。我们从他身边最亲近的三个人,弟子刘国梁、教练许绍发和妻子黄胜的眼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蔡振华。
刘国梁:我对他有一种依赖感
少了蔡导,我多少有点不适应,每天都盼着傍晚时分的“主任专家门诊”开业。每当5时半,训练馆的走廊里就会响起蔡导哗啦啦拿钥匙的开门声,这时我们教练组就在相邻的会议室里开会,听见动静大家相视一笑:解决疑难杂症的“主任专家门诊”开张了。
包括我在内,几乎所有的教练员对蔡指导都有一种依赖感。在蔡导身边耳濡目染十几年,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和孔令辉从青年队到国家队的时候,因为训练没有达到要求,就被蔡指导给了当头一棒,被罚回二队去了,当时我们就感觉他非常严厉。和其他队员甚至有些教练一样,我很怕蔡导。
我当队员时印象最深的,就是1996年奥运会之前,蔡指导腰伤发作,动完手术后他就跟我们一起去了扬州封闭训练。那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能长时间保持的姿势只有趴着。为了把全队的训练看全,他每天都爬梯子到训练馆二层很窄的过道上,趴在一张床上指挥我们训练。当时的情景对我触动特别大,全队从上到下对蔡指导的精神也都非常佩服,他的这种精神更增强了全队的凝聚力。那届奥运会是我们第一次包揽4枚金牌,按男队当时的情况,能打到这个成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蔡导身上最宝贵的一点,就是他非常严厉的同时,也有很细致的一面。往往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体会到他无微不至的关怀。1999年“尿检风波”时,蔡导非常信任我,“你必须顶住,自己的信心和信念必须坚定,扛过去了,才能证明你是个男子汉。”在我接近崩溃的时候,是他的这句话始终在敲打着我。第45届团体赛,由于受尿检事件的影响,我在决赛中丢了两分,自己非常痛苦,整个队伍也很沉闷。作为总教练,蔡导的压力本身就很大,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输球后,我知道他心里特别难受,但他自己的痛苦和压力很少跟别人说,还反过来安慰我,让我调整心态,尽快摆脱出来。还有像孔令辉第46届团体赛丢两分、雅典奥运会第一次报名落选,包括王楠遇到困难处于低潮的时候,蔡导都会比平时更关注他们。这种关怀的分量和作用,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许绍发:他的冲劲让我选了他
他当运动员时到了顶峰,当教练也到了顶峰。下一个目标就是当好这个主任,那么,他的事业就非常完美了。
我主管男队后,选了蔡振华当队长,江嘉良当副队长。开始教练组里还有不同意见,觉得他太调皮了,业余时间比较散漫,朋友也多,有时候熄了灯之后还跟施之皓、徐向东、曹燕华偷偷聚在一起聊天。
我知道他调皮,但他能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朋友多,也说明他有凝聚力,而且朋友多的人一定不会自私。我当时感觉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非常有个性,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冲劲。
那时他的腰伤就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最厉害的。但从我1977年当教练起,就没见过他在比赛中放弃过。他最可爱的地方,就是在场上你根本看不出来他有伤,不像有些运动员一会捂捂这儿,一会捂捂那儿,马上就让对手看出来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腰才留下那么重的病根。
1989年,我44岁了,开始考虑接班人的时候,我把几茬优秀运动员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这个人一定要全面,不仅技术上能钻研,更主要的还是品质、性格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