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地震来袭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大地突然扭动了一下身体,无数的生命,被撞击得千疮百孔。
8.0级的汶川大地震来袭。
距离震中94公里的成都感受到了大地的疯狂颤动,成都市二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经历了短暂的惊慌之后,恢复了镇定。
地震,人类最大的天灾与噩梦,只一瞬间,足以将我们的家园变成废墟,而接踵而至的,是无数生命的被摧残、被掠夺。
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注定了医护人员必须比多数人坚定,注定了必须与生命赛跑的分秒必争,注定了必须众志成城地完成一次跋山涉水、荣辱与共的远行。
880名病人的大迁移
数分钟之后,成立了赵聪院长领衔的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医院领导第一时间奔赴临床第一线,作出了搭建临时帐篷、转移病人到空旷地带的重要决定。
百年老院,前所未有地开始了880名住院病人的大迁移。
护士们从容地、有条不紊地拎着输液袋,联同推着急救车、拿着氧气袋的医生们,井然有序地转移着病人,简易手术台也搭建起来了,一切简单、迅速而有效。
神经内科年近花甲的老主任王孟群,在临时帐篷里仔细清点病人总数,发现还有两个病人没有转移到位,余震中,冒着楼房坍塌的危险,毫不犹豫地冲上内科楼,在三楼的楼梯口,帮助护士长兰琳搀扶着蹒跚的病人撤离。
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在生死时速的危急中,些许的闪念及丝毫的胆怯,会让人选择逃避。而二医院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都是最后撤离病房的人,这一刻,原本普通着的张张面孔,因为勇敢和坚毅而熠熠生辉。
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一起意外事故,没有出现病人的受伤和病情加重,这真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余震仍在继续,一个小时后,夕阳下的“战地医院”,在斑斓的色彩下释放着地震城池别样的风景。
一位年逾古稀的老病人握着护士长的手热泪盈眶,有一份伤痛中的感动,有一份心酸中的欣慰:二医院,好样的!
我们在,病人就在
地震发生时,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正在进行中,手术台剧烈晃动,墙上的壁挂空调震落在地,参与手术的每个人,心掐紧般地挛缩,密不透风的窒息感扑面而来。
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谁也没有弃病人而去,主刀的田刚付主任医师、麻醉师罗亮、护士吴攀及卿弦齐心协力扶住台上的病人,晃动停止后,继续手术。
断电了,找来手电筒,田刚镇定自若地扩大伤口,切除胆囊、止血、缝合一气呵成,罗亮手摸脉搏、手测血压、手控呼吸,手术成功完成了。
田刚拂去头上的汗珠,幽默地说:血浓于水,锐痛穿心,和病人一起死,是我的功德圆满。
与此同时,介入室,心内科医生赵思勤、聂晓莉、张文勇,护士夏丽娜,正在为一名74岁的女病人作射频消融术。
地震让躺在床上的病人叫出声来,声音在漆黑的介入室回旋,宛若哀嚎。赵思勤伏在病人耳边低语:不怕,婆婆,我们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
他们找来手电筒和蜡烛,为病人中止了手术。
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花,纵是阴云蔽日时,云散之后,依然月如明镜,色如清水。两天以后,病人安静地接受了心内科的再次手术。
泪眼无语,细雨连绵千万缕。手术成功后的病人握着心内科医生的手,泣不成声。其实不用言谢,这场灾难,让许多人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功名利禄,平日里锱铢必较的身外之物,与生命的宝贵与脆弱相比,显得多么不值一提,而互助友爱、济危扶困的人性光辉将永远铭刻于我们的记忆!
与生命赛跑
震后半小时,第一批震后伤员陆续被送往医院。
赵聪院长指挥若定,早已安排了一队精兵强将在急诊科的绿色通道旁等候,此时,二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满怀仁爱之心,悯人,却绝不悲天,他们深知,生命,高于一切、大过一切。
起休在家的神经外科主任苑玉清博士对惊魂未定的女儿简单地作了几句交待,便心急如焚地赶往医院,城中的交通陷入一片混乱,打车是不可能的了,那就跑着去吧,华西坝到二医院,平日驱车也得20分钟,而苑博士,一路小跑也仅仅花了20分钟。
气喘吁吁的苑博士立即开始了诊疗伤员的过程,23岁的男性病人,从高楼坠下,已经出现了双侧瞳孔散大及右下肢神经反射消失,必须行CT检查,以尽快明确脑损伤的部位。
屋漏偏逢连夜雨,全院断电,怎么办?
苑博士斩钉截铁,病人不断升高的颅内压很快将诱发脑疝的发生,手术迫在眉睫,CT不做了,耽误不起。
后勤人员从街对面尚未断电的居民楼接了一根长长的电线到临时拼凑的简易手术室,那是生命之线,灯亮了,勇气伴随着光明源源不绝。
苑博士精湛的医术帮了他的忙,他在病人各种症状与体征的蛛丝马迹中准确地判断出了受伤部位,精心选择的手术入口直捣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三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了,脱了厚厚的手术衣,围绕着他的是潸潸落下的汗水,洒在地上,成一圈水渍。
这是苑博士经历的环境最恶劣的一次手术,稍有闪失的诊断便有可能葬送苑博士的声誉,苑博士术毕淡淡地说道:顾不上那么多了,人命关天,名利卑微。
截肢的故事
骨科,是震后病人最多,工作最为繁忙的科室。在震后的120个小时,留美博士梁益建只有不到8小时的睡眠,他一台接着一台的做手术,很难想像,这位瘦削的中年专家,会有如此旺盛的精力。
5月12日晚7点,他同时接收了来自都江堰聚源中学的两名受伤了的学生,一男一女,均15岁,本是五月春天最靓丽的花朵,却惨遭一场横祸的蹂躏。
女孩是左足压榨伤,足背皮肤及左下肢的皮肤一起撕脱,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创面混有大量的沙石,按照女孩的伤情,具有截肢的手术指征。
梁博士仔细清洗了女孩的伤口,他觉得女孩的左足并没有完全坏死,于是他冒险了一次,剔除坏死组织,设计了最完美的皮瓣重新缝合,五天过去,女孩的左足保住了。每每梁博士为女孩更换敷料,女孩总是绽放最灿烂的笑:叔叔,以后我也要做你这样的医生。
男孩的情况就要糟糕得多,左下肢广泛的压榨伤,就诊时肿胀无比,足背动脉的搏动宛若游丝。
梁博士还是不想截肢,固执地为男孩做了减张手术,他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曾经生龙活虎的少年,转眼就是残疾。
术后第三天,男孩出现了多器官衰竭,截肢是必须的了。
梁博士哽咽着上台操刀,术时他不停地和男孩说着话,生命如巨石下的小草,柔弱无力却百折不挠,好孩子,叔叔永远和你在一起。
梁博士用电刀试探着男孩左下肢每一处的肌肉反射,只要肌肉没有坏死,一定千方百计地予以保留,他至少要给男孩残余一段下肢,以后有机会安上假肢。
男孩转危为安了,在病房见到男孩的时候,男孩的目光很空洞,盯着窗外,缄默不语,身边陪伴他的父亲反复做着同一个动作,轻抚男孩的发,间或滑下颈间。地震是转瞬即逝的妖魔,却在父子俩人的心中产了无数记忆的卵,在男孩缺腿的光阴里,化成一条条菜青虫,终生啃噬葱绿的日子。
梁博士已记不住自己究竟诊治了多少病人,他说他最大的感想是:伫立在一条又一条孱弱的生命面前,感觉自己老了;他说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味同嚼蜡的馒头充饥好几天了,想吃一顿妈妈炒的回锅肉。
我要到汶川去
周建文,一名普通的烧伤外科医生,都江堰是他妻子的家乡,那里有他的岳父母和许多亲人。震后的20多个小时,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焦灼,急切地盼望着来自都江堰的消息。
但他没有啜泣,他甚至没有时间把他的焦灼告诉身边的朋友及同事,因为从残垣断壁中挖出的无数伤员,正络绎不绝地送来医院,他必须去尽医生的职责,绝望的双眼,需要白衣天使最坚定的回应。
一夜的忙碌,周建文的脸上写满了倦意。
而此时的震中汶川,是一座孤岛,孤独的苦难深重的汶川灾民,需要救援。
成都市卫生局组织的紧急医疗队即将空降汶川,平日不善言辞的周建文向院领导主动请缨,他要与其他同行一道,越过险象环生的层峦叠嶂,去拯救更多的奄奄一息的生命。
5月14日,雨,滂沱而下,沿了窗棂饮泣,那是苍天的泪。
天,很冷,而白大褂不冷,滚烫的心不冷,雨中,他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翌日,我们得知,周建文在都江堰的岳父母的家,彻底成了一堆废墟。而在他出发去汶川之前,他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仅仅因为不想成为领导拒绝他去汶川的理由,他刻意作了隐瞒。
万幸的是,他的家人并无大碍。
用坚强代替泪水,用微笑迎战不幸,周建文和他的战友们奋战在汶川,脚感知着大地的创痛,手拯救着一条又一条鲜和的生命,而奇迹从远方的山谷里不断地传来,六个昼夜的奋战,他们成功救治了1000余名震伤病人。
纤尘不染的济世之心,照耀着华夏苍生,在山的那边,他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筑一道永远不倒的爱心长城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尤其是在大灾面前,闪烁着人性之光的悬壶济世有着无与伦比的坚强,爱,大爱、博爱、无私的爱;智慧、勇敢、信念,撑起了二医院人的精神大厦。
震后的第一个夜晚,赵聪院长在救灾小组的紧急会议上发布死命令:为了保障灾民及时而高效的治疗,从明天起,门诊继续准时应诊,星期六星期天也照常上班,一个也不能缺席,再苦再累,要倒也要倒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
其实不需要动员,灾难,让二医院人感受到了对这片土地铭心刻骨的爱,人与人之间曾被忽略的友爱与真诚,在2008年,在雪灾、手足口病、地震交替向我们袭来时,肩并肩找回了这份久违了的感觉。
第二天,一夜无眠的医护人员抖擞了精神坚守岗位,在二医院人心中,灾民正在面对真实的死亡,而他们,只不过耳边有死神冰冷的刀风掠过,所以,余震不算什么了,他们放下一切恐惧,全力以赴救治伤员,不眠不休。
年富力强的赵聪院长一直倡导医院应该是个半军事化的管理单位,灾情就是命令,团结互助、步调一致让二医院人在地震面前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永远不倒的爱心长城。
迄今为止,二医院1000多名医护人员依然24小时整装待命。
汶川不哭,四川不哭,中国不哭,既然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就不必担忧心志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饥,灾难来临,我们同舟共济。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
天灾无情,人间有情,至5月28日,二医院的医护人员完成了891名震伤病人的救治,住院419人,手术158台。
为了方便地震中流离失所的灾民及时寻找到自己的亲人,二医院联合四川在线、新浪等网站率先在全国发布“寻亲榜”,并在门诊大厅一楼设立了八部免费电话,八部电话是二医院人关爱生命的延续,记录了震痛,记录了温暖,记录了悲欢离合,记录了万众一心,记录了许许多多劫后余生的传奇。
医疗救援,还在进行时。
医护人员累了,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他们依然在病房、在手术室里来回穿梭,义薄云天,是二医院人最厚实的底气。
有一天他们会哭的,当所有的救治工作告一段落,积聚已久的泪水必将喷薄而出,一起为满目疮痍的大地仰天痛哭,一起为瓦砾堆下逝去的生命伤心祈祷。
真情
共同守望生命
点亮
回家的那一盏灯
美哉,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