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兴旧俗——三月三(上巳节)

(2022-04-05 20:58:13)
标签:

谢安墓

《竹山堂联句帖》

三月三

习俗

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颜真卿)
万卷皆成秩,千竿不作行。(陆羽)
练容飡沆瀣,濯足詠沧浪。(李萼)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益彰。(裴修)
风来似秋兴,花发胜河阳。(康造)
支策晓云近,援琴春日长。(汤清河)
水田聊学稼,野圃试條桑。(皎然)
巾折定因雨,履穿宁为霜。(陆士修)
解衣垂蕙带,拂席坐藜床。(房夔)
檐宇驯轻翼,簮裾染众芳。(颜粲)
草生还近砌,藤长稍依墙。(颜颛)
鱼乐怜清浅,禽闲喜颉行。(颜须)
空园种桃李,远野下牛羊。(韦介)
读易三时罢,围碁百事忘。(李观) 
境幽神自王,道在器犹藏。(房益)
昼啜山僧茗,宵传野客觞。(柳淡)
遥峰对枕席,丽藻映缣湘。(颜岘)
偶得幽栖地,无心学郑乡。(潘述)
      ——唐代《竹山堂联句帖》
    泗安小学就读四、五年级(注:1970年代小学没有六年级)时,每逢阳春三月,班主任吴晋安老师就会带着我们到六墩山南麓进行野餐实践。择一小山塘处的坡地,挖土坑、垒石头为土灶,架好带来的铁锅,在山塘中取水、淘米、洗菜,除了携带的荤菜外,自然也少不了即时采摘的野菜和小竹笋,柴火当然也是就地取材。长兴人将野餐称之为“野家饭”,就是普遍称谓的“野火饭”,我猜想这可能就是“三月三”春日郊游习俗的沿袭。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最隆重的节日,甚至今年还专门安排1417日连休四天的小长假,所以很多人以为三月三是壮族的节日,岂知这也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即“上巳节”。远古之时,“上巳”是指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三国以后就固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了。
    古人过上巳节,主要的习俗就是踏青游春,到水边祭祀,用浸了香草的水沐浴等。南朝萧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文中所谓的“流杯曲水”指的就是其时盛行的“曲水流觞”活动,即在踏青游春之际临水宴饮行乐,自然不是小学生那般吃个简单的“野火饭”,而是充满浪漫趣味的饮酒活动。
    历史上最有名的“曲水流觞”风韵雅事,当数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等文士名流会集绍兴兰亭,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其中一位重要嘉宾就是安葬于长兴太傅村的谢安。另外,唐朝大历九年(775)也有一次“曲水流觞”的风韵雅事翻版,这次活动就在长兴阆山南麓一处叫“竹山堂”的地方(今位于小浦镇),时间同样是阳春三月三,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应长兴县丞潘述的邀请,会同陆羽、皎然、李萼、斐修等十九人作诗联句,由一代书法大师颜真卿书就了《竹山堂联句帖》,如今珍藏于故宫博物院。
但是宋朝以后,上巳节就逐渐淡化了,踏青游春活动渐成清明习俗的组成部分,以致清代的《长兴县志》就没有记载上巳节的习俗,不过民间多少还是有人记得这天是个传统节日的,比如“野火饭”就是其中之一。清代县志虽然没有记载上巳节,却记载了另外一项习俗:“三月初三,俗传北极佑圣真君诞辰,士女杂沓,竞往神祠烧香,舟山尤盛(顺治《长兴县志》)。”旧时,弁山的支脉舟山有始建于元代的元云宫(后称舟山寺),供奉有道教中的真武将军(即玄武大帝),因相传三月三是他的生日,故舟山热闹异常。但如今问及当地人,已经是几无人知了。
如今,“野火饭”以野外烧烤的形式有了革新,但似乎已经与“三月三”的传统旧俗无关了;同样,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小浦阆山曾经有那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三月三”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