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疾治疗的心路历程——手术篇
(2025-09-26 12:24:31)
标签:
杂谈 |
2025年春天,经尝试多种方式的保守治疗腰疾无效后,我接受了需要手术治疗的现实,也做好了手术的思想准备,因这是连续第四年做手术,而且又是个全麻手术,内心还是不免有些惆怅。
这时家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女儿调到香港上班,不到三岁的小外孙上幼儿园需要我们过去帮忙,女儿给我们老两口预定了5月中飞赴香港的机票,我们也做着赴港带娃的准备。可是就在这期间,腿痛腿麻愈加严重了,从之前能走500米到能走不到50米,这已经符合需要手术的指征,越耽误会越严重,但为了承担家庭责任,我还是选择先去香港,待亲家暑假能替换我们时回京手术。
一位我北航的同学、又是航材院的同事,她也和我差不多前后脚罹患了肺癌,手术后她还做了4期化疗,我们偶尔互致问候,也聊聊病情。就在赴港之前我们联系时她告诉我:去年她背疼,到医院一检查,做了骨扫描,结果是肺癌骨转移,做了20次放疗,现在情况稳定。她得知我要做腰椎手术,说这是个大手术,建议术前做做相应的检查,排除骨转移,我觉得这个提醒很有必要。于是5月初,我也在北京老年医院做了骨扫描,经医生确认没有发生骨转移,真是万幸!可是骨扫描发现我不仅颈椎、胸椎、腰椎都有相应的病变,而且双髋股骨头坏死。这时,已经到了我们赴港的时间。在香港的70多天,由于疼痛,我没离开过女儿家的小区,行走愈加困难,期间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手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资料,心中对于手术多少有了些初步的了解,也有了对于术式选择和后期康复的心里预期,对于手术医院和医生的选择也提前做了功课。
7月底回到北京,紧锣密鼓地挂号、看医生,北京的医疗资源丰富,但是面向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病患,骨科优良资源还是显得十分紧张。积水潭医院是全国骨科的领头雁,脊柱外科更是拔得头筹,在网上抢号都是秒光,有一天抢到了一位副主任医师的特需号(就是挂号费贵且全自费),他看片子后给出了2个建议:到关节外科做髋关节检查,以确认对腿疼麻的影响;他认为我的腰椎毛病很多,有侧弯、滑脱、突出、增生、椎管狭窄、终板炎等,如果手术至少得打10-12颗钉子做融合,手术比较大,推荐找孙宇庆主任,他在多节段融合方面有经验,术式方面有创新(前后路结合),而且可以帮我直接转诊。这可真是太好啦,孙主任的号可是十分难挂啊!预约在9天后,新街口院区找孙主任。于是我又挂了积水潭医院关节外科专家号,拍了髋关节的X光和CT片,医生说我的左髋曾经骨折过,已经长了骨赘,股骨头坏死程度不影响腰椎手术,先治腰后治髋。这又得到了结论,心里踏实了,可是我对髋关节骨折怎么又无动于衷呢?这是什么时候怎么发生的全然不知(难道是那次在家中重重地坐地上引起?),我这得是活得有多糙?是不是与我长期多次使用激素有关?无语了。
在等待看孙主任期间也别闲着,我又抢到了北医三院海淀北部院区的脊柱外科专家号,北医三院在骨科领域也是很棒的,专家看了我的胸椎及腰椎核磁片,问我走路脚是否抬不起来带着走,我否认,他说那就排除胸椎增生产生的压迫,还是腰的毛病,也说我的腰椎不能做微创,那样只解压没固定,会再犯,还说,做开放式融合手术,至少要打10颗钉,手术排期3-4个月,马上开住院单,所有检查住院前完成,住院第二天就手术,住院约一周。由于还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排队太久,我此次没让开住院单。
2023年我曾在清华长庚医院做过膝关节置换,我知道不仅为我做手术的蔡谞主任医术高明,脊柱外科的肖嵩华主任同蔡谞主任一样都是从原解放军301医院退役到清华长庚的,医术、资历都很棒(从他的简历和业绩中可以了解到),于是我也挂了肖主任的特需号(清华长庚医院提前一个月放号,我在香港就预约了号,很方便)。肖主任看诊时仔细看了我的核磁片,又为我做了触诊,确认脚的力量(没有足下垂),还做了4字检查等,再次排除骨转移和股骨头骨折坏死对腰部手术无影响,确认腿疼麻是由腰椎病变引起,又开检查单让我做腰骶神经丛的核磁检查,这是在我几个医院看病检查最仔细的一次,核磁需要排队,等待结果。在等待长庚医院核磁结果期间到了去找积水潭医院孙宇庆大夫的日子,孙大夫果然是大专家,病人那叫一个多,而且多是外地病患,好不容易排到我进入诊室,看了片子后孙主任立刻开了住院单,说是必须得手术了,但是手术排期大约一年,具体手术方案一年后再说,期间说不定有什么变化,再问无意,只好拿着住院单回家等待。在长庚的核磁结果出来后我再次找到了肖嵩华主任,他说腰椎管狭窄主要压迫了4/5、5/1的神经,与我表述的症状部位相符,建议住院手术。这么快就能住院手术,这是我求之不得的,这也在我的选择计划之内,我相信肖主任的医术,就马上答应了,迅速在住院处办理好了预约手续。就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就接到了医院的住院通知,当天下午就住进了医院,这是2025年8月13日(周三)。
再次住进了清华长庚医院熟悉的病区和病房,医生、护士张、护理长、护工、保洁等都没变,算是老熟人。住院的当晚,医生就给我做了个腰部封闭针注射(含激素),在手术室清洁环境下射线辅助完成,这个和我在积水潭医院疼痛科治疗很像,注射完成后医生让我在病区溜达,感受注射前后腿的变化,注射药物后走路距离可以长一些,但还是有些许不适,后来得知这次注射封闭针是验证是否可以做微创手术。封闭的效果有限,第二天再次进入手术室模拟融合,打了6处麻药(模仿打6颗钉子),出手术室后在病区走路也是距离增加,走多了略有不适。期间在医院做了多项检查:抽血13管,二便,重新做了腰部的X光、CT、核磁,腿部静脉、动脉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及心电图,胸片CT、肺功能检查等等,能查和该查的都做了。8月18日(周一)一上班,主管胡医生早早就来到我病床前,问问情况后告诉我一会儿肖主任要找我谈话定手术方案,如果定下来就第二天手术。肖主任吧我叫到医生办公室,和蔼地对我说:从检查的片子看你的腰椎多节都不太好,各种的毛病,要想都治了,那就得打10颗以上钉子进行融合,根据现实状况,导致腿疼腿麻主要是突出的椎间盘导致了腰椎管狭窄,压迫了4/5、5/1处的神经,所以医生们研究后建议只做这两个部位的融合,打6颗钉,这样虽然少打了钉子,但是保留了部分生活的功能(如果打10颗钉子融合将失去腰椎活动度,不能自己穿鞋穿袜擦PP),即便是打10颗钉,也有它的一些弊病,也会有由于它产生的一些列问题,综合考量下来,打6颗钉对治疗此次腿的疼麻是有针对性的,腰椎其他的毛病不必靠一次全部解决,先抓主要矛盾。我听了肖主任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我个人长久以来掌握的信息,我感觉肖主任说的很有道理,我理解并表示接受,这样就确定第二天我第一台做手术。后续进行了签字手续(风险告知)。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主管医生术前一天告知我术中有可能出血量大,需要输血,我是A型血,所以要找A或O型血的人到指定献血站献血200ml,术前需要完成网上申报,还需要做好配型。由于家里没有合适的人能够献血,我就找到了万能的护理长,请她帮我找人献血,我来付费用,她一翻联系,说有人需要从顺义过来,由于路途远,过来一次献200ml不值当,要献400ml,这就意味着我需要多付出费用,但当时也没啥好的解决办法,我就答应了。正巧这时一位病区的护工过来,听说了情况,表示她可以献血,而且她还是A型血,至于献血量听血站的,可以献200ml就献200ml,非得献400ml那就献400ml,我立刻答应了,在护理长协调下,安排好她的工作,还派人陪着她去离得最近的血站献了血,献了200ml,拿到了献血证,回来后网上上传了献血号等信息,这事才算搞定。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经过一晚禁食禁水,更换好干净的病号服,护士再次在后背做标记,早上7点我就被手术室的推车拉走了,本次住院第三次进入到手术室,手术室空调温度调的很低,加上我本能的有些紧张(虽然是老运动员了,毕竟是大手术,还是难免有点小恐惧),被子盖得紧紧的。护士在右手上扎了大号留置针,在左手腕深处扎动脉建立生命通道,我血管细不好找,扎了两次,说不疼是假的,此处的淤血近一个月才被吸收。看着医生护士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准备,又是铺消毒单、又是调整C形臂X光机,手术医生过来打了招呼,在护士往右手输液的袋子里加了白色麻醉剂后我就断片了。......。我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更不知道都发生了什么,好像生命被截取掉了一段时间,就听得有人在叫我醒醒,别睡了,我极力睁开双眼,模模糊糊看到的也不知是房间上半部分的什么结构,眼皮很沉,不自觉的又想闭眼,隔一会儿,就有人提醒我一声“别睡啊”,我一动不动静静地躺着,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听有人说“她不用去ICU了,回7B病房”,我就被推回了病房,这时是下午16点,在手术室整整待了9小时,我是睡了一觉,医生们护士可是忙活了一个班啊!辛苦啦。回到病房,我身上有腰部引流管、导尿管、止疼泵、心脏监护、血氧监护、血压监护、吸氧、输液等,全副武装。由于全麻,需要平躺6小时,不能吃喝,此时麻药还有些作用,加上有止疼泵,没感觉特别的疼,血氧有些低,护士拿来了雾化器,做了一会儿血氧就上来了。6小时到了,喝了一点小米粥,第二天早上还要抽血,所以12点后再次禁食禁水。半夜,疼的实在厉害,我让护工找护士,打了止疼针,这一夜没再入睡。疼痛已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共同作为评估生命状态的关键指标,医生告诉我疼痛不要忍,有办法。
周三一大早就见到了可敬的肖主任和胡医生,他们问问我的感觉,嘱咐我好好休养,尿管可拔,要求起床一定戴好腰围(32CM宽),还说过几天需要拍片看看钉子的状况,我还悄悄问了胡医生我输血了吗,他说仅用了一部分自体血回输。我在术后第二天(周四)就能在床边扶助行器站立一会儿,也能正常吃饭了。周五下午拔了引流管(出血合计100多毫升),坐轮椅去楼下拍了腰椎X光片,晚上止疼泵3天到期了,改吃止疼药,这三天输液消炎、消肿、止疼。三天后改口服药。住院期间仅有一天发烧到38,吃了药就好了。出院前抽血化验C反应蛋白和白血球还有点高,继续吃消炎药,血沉也有点高,与住院前差不多(60,应<20mm/h),说不清原因,观察。经过一周多的恢复,我已经能在病区走上一大圈啦,腿疼消失了,腿麻也减轻了很多,只有2根脚指头还有感觉,9月1日,医生批准出院啦!共计住院18天。
此次住院手术我有几点体会:
1、选对医生很重要,对医生建立信任很重要,病患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医生不仅仅是告知病情,更是提供给患者“可控感”,如何做好手术“度”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需要医患双方共同把控;
2、做充分的检查与验证很必要。住院后做了很多项检查,都是将病情的最新状况告诉医生,X光、CT、核磁各有各自的强项,帮助医生从不同角度准确判断病灶、掌控病情。术前的验证操作,更是表明医生很负责、很谨慎,只有做好预判,手术才能更加顺利成功;
3、病患的心态很重要。虽然经历了连续4年的手术,可是我还是能把控自己的情绪,说不紧张、不害怕那是假的,能扛过去那是需要毅力的,我力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坚持就是胜利、就有希望的信念鼓励着我,克服一切不利因素,会有好的结果等待着我。我也十分感谢家人的理解、照顾和好朋友们的鼓励与关怀;
4、术后恢复缺不了护工的帮助。护工是中国特色的护理辅助岗位,我术后雇了护工,她们受过专业培训,也有一定护理经验,在术后是她们用亲人般的关心照顾帮我们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有些是儿女都做不到的,我非常感谢她们;
5、住院期间用品准备充分,用时不慌。我已经住院住出了经验,带的东西很齐全,使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带吸管的杯子,躺着使用不求人;漱口水,术后起床不方便时用得上;无色唇膏,手术前后不让吃喝嘴干时管用;小扇子,空调不给力或个人怕热时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