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十年前同学情

(2023-11-19 17:52:31)
标签:

杂谈


时间真是不劲过啊,一晃儿五十年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1973年我上了中学,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京市海淀区的八一中学度过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学的同学们大多失去了联系,好在有了微信,逐渐联络了一部分。近期,中学时期的同学借着有海外同学回国的机会频频聚会,大家一起回忆一起读书时发生的事、追问惦记的人。当年我们都才十几岁,个个朴实无华,现如今,都是奔七的人,头发白了,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丁教授当年曾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头脑聪明学习好,每次考试总是第一个交卷,1978年高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1979年公派赴法国留学,从此读到博士,并留在法国的大学里任教,加入了法国籍,在那里与一位美丽的北京女孩结婚并生了一儿一女,凑成了一个好字,令我辈羡慕。他现在还没退休,仍在教书育人。虽已是当了外公的人,还是像当年那样风趣幽默,聚会时先给每道菜拍照,同学们拍照,餐后发到朋友圈里,再发表一通感慨。丁教授见到老同学不仅拥抱,还施洋人的贴面礼,很有趣。丁教授手机里保存着我们曾经一个班时拍的很有限的照片,有到十三陵劳动时的合影,也有参加在首都体育馆万人大合唱的照片,全班毕业照当然必不可少啦,大家辨识着照片上的人,有的还真叫不出名字了,毕竟过去半个世纪了啊!我们班六位班干部,三位男生后来都出国且入了外籍,另外两位一位是体育委员,去了美国,还娶了外籍的太太,有了三个可爱的娃;团支书李先生去了日本,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至今还没退休,儿子娶了日本媳妇,生了龙凤胎的孙子孙女,含饴弄孙,和和美美一家人。我们那个年代,赶上恢复高考、赶上改革开放、赶上出国潮、赶上经商潮,搭上哪班车,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抓住了机会,就开始了新的生活,就有了不同的活法,估计这些都不是我们年幼时所能预计的。我们女生似乎都保守,闷头过自己的小日子,不过也都过得不错,生活委员沈女士,至今仍身材适中,依然那么漂亮雅致,她古筝弹得好,还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宣传委员杨老师,画一手好画,还曾经送我墨宝,现如今坚持游泳健身,将旅游资料拍成抖音,很是时尚。生活就是这样,历史造就了当年我们每个人不同的机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有每个人的活法,大家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真挺好!

我在中学读书时是班长,还是年级团总支委员,今年我们几个相熟的年级团总支干部也是借有同学回国的机会聚了聚,大家一起回忆往事,畅聊分别后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对今后的打算。尽管我们大学同班只有七位同学,也有一男一女2人在美国,前些天趁着他们回国,第二次毕业后凑齐了七人,也很难得。可能是上了些年纪爱怀旧了吧,大家很珍惜能够相聚的机会,见见面、聊聊天、叙叙家常。

同学情谊是一生中值得珍惜的友谊,我们年龄相仿,生活经历相近,同在一个校园,同在一个屋檐下,听同一个老师讲课、参加同样的活动,一起共同学习4-6年,这是多大的缘分啊!好好珍惜,有空常联系!大家保重,有机会多聚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语
后一篇:逛大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