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模式的选择思考

(2022-07-24 13:48:01)
标签:

杂谈

近期,大学同学在为独居很久的高龄母亲找养老机构,也赶巧我自已的婆婆也在经历这个过程,我们同学群里就进行了养老模式的讨论,真是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自的打算和准备,看来这个话题到了我们也需要面对的时刻了。

以前说到养老,仿佛那是将来时,现在,应该已经是进行时了,我们必须有所打算和准备,因为衰老与疾病来势凶猛,不得不防。

婆婆平时身体一向很硬朗,80多岁了独自生活(但离女儿很近),完全自理,还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爱出门遛弯,爱与人交流,还可以炒股,周末爱出去吃饭转转,尤其爱吃自助餐,真棒!可是4月份出门摔了一跤,胫骨骨折,不得不更换了股骨头,连手术带康复住院2个多月,但总算是闯过了这一关,现在她选择在一家养老公寓居住,虽然每月2人合住的房费需要5440元、饭费2400元、护理费5000元,合计12840/月,但是那里有医生护士,房间里有呼叫器、床带护栏、有电视冰箱洗衣机,有护理员给她助浴、洗衣、推她去小花园晒太阳,吃饭花样很多管够,上下午还有水果或干果,还会让她参加很多集体活动,听实事新闻、做手工、唱歌等等,她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感觉良好。就是有点担心费用过高承担困难。老太太有8000/月左右的退休金,如果长期入住养老公寓就可以将2居室的房子出租,大约可租4000/月,再从她的老本中支付一些,当然老人还会有吃药、日常用品开销等,不够的钱一是儿女们支付或垫付,二是将来老人百年后房子还可以出售,所以只要老人过得开心,我们做儿女的也就放心了,在那里比起居家顾保姆有了管理上的优势,省去了有可能频繁换人的麻烦,餐食更丰富、活动更多样,比起没有电梯的家出行更方便,人多交流就多,可以延缓老年痴呆的发生或进程。我们做儿女的也都是老人了,还抱病在身,真的是自顾不暇,看到婆婆在养老机构被人照顾的妥妥帖帖,我也在想,这也许也是我们老了以后的归宿。

原来我一直是居家养老的推崇着,想着不行了就先找个小时工,不行再雇个住家保姆,可是好保姆真的是比找对象还难,还需要子女经常的操心,花销还不一定少。住的离孩子近一些当然是方便相互照顾的,再有就是离医院要近,方便就医,我以后看来是离不开医院了。我的同学有先见之明,买好了一层离医院近的房子,附近就有养老餐厅,给儿子买的房子也离自己很近,老了的安排已经提前做好。我很羡慕。

看到网上新养老模式中有很多新奇的做法:去国外(比如泰国)养老,环境好,经济实惠;好姐妹们或几家要好的同龄人在乡野租个院子搭伙养老,返璞归真,回归田园;还有说坐游轮周游世界养老,死在途中还有人帮助海葬。真是各显神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和死法,老年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态的,有的过候鸟般的生活、有的到处旅居巡游、有的发挥余热带孙辈享受天伦之乐、还有的返聘职场继续本行。老人们身体好时,有的喜欢晨练、有的学习一门至几门课程、有的重拾年轻时的爱好、有的又掌握了新的技能,这个阶段是人生最无牵无挂、最潇洒、最幸福的阶段,一定要充分享受,待到疾病缠身后就得常与医院打交道,把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乖乖的给医院送回去,待到临终阶段我希望越快越好,不要受罪,不要拖累家人。

人啊,既不能选择生在什么家庭和环境,也很难选择死亡的方式和时间,两头不由人,只能是过好中间段,尤其是我们已过黄昏的人,在人生的后半程中将老年三阶段中的前两段过好,就是人生赢家。

未雨绸缪没有错,为自己的晚年提前做好安排更是明智的选择,我会以传统的方式度过晚年,力争好活速死,这是修来的福分,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造化。

活在当下、留好老本、靠着老屋和老伴,争取能安度晚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