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午流注,疑问多多!

(2011-05-06 22:17:20)
标签:

子午流注

阴阳五行

疑问

传统文化

文化

分类: 思考困惑

    好友马越,深爱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每日研习,敬勤不倦。然而身在异国他乡,独自钻研而无人可与探讨,有时倍感困惑。一日,他将接触中医碰到的几个问题通过邮件求教于我,阅读后发现,其所问所想,均有一定深度,远非浅尝辄止者可及。尤其是关于子午流注的问题,让我思考多日而不能做答。以下是他的疑问,渴望智者解之! 

 

    子午流注是一套十二经络在十二时辰循行的理论,是古代得道真人在静坐反观自身经络时发现的。表1

少阳

厥阴

太阴

湿

大肠

阳明

阳明

太阴

湿

少阴

小肠

太阳

膀胱

太阳

少阴

心包

厥阴

三焦

少阳

 

 

 

 

 

 

 

 

 

手之三阴胸内手 ,手之三阳手外头

足之三阳头外足 ,足之三阴足内腹!

 

    1、为什么十二地支对应的阴阳、五行和当令经络对应的阴阳、五行不相配?比如,从五行看,子是水,而对应的胆经却是木;从阴阳看,寅是阳木,而对应的肺经却是手太阴。

    那么是不是说在子午流注理论中十二时辰所属地支对应的阴阳、五行与当令经络对应的阴阳、五行没有任何联系呢?

    2、排除时辰来考虑,为什么在子午流注中十二经络本身的五行变化似乎也没有明显规律?

    五行规律不明,如子丑时的阴阳二木传完后突然就到了阴阳二金,继而阴阳二土,土而火,火又水,水复又火,最后三焦之火传至胆木,莫辨其因,让试图找规律的人手足无措。

    3、从阴阳角度可以看出的规律:

    (1) 阴阳变化以“阳阴阴阳”两阳两阴交替传导,就是易经讲的“阳极而阴生,阴极而阳生”。

    (2) 手足变化以“足足手手”两足两手交替传导。

    (3) 脏腑辨证中为表里的脏腑在子午流注中的对应时辰两两相联传导。如子时胆经传丑时肝经,寅时肺经传卯时大肠经。但从脏腑表里关系看,有时为表传里,如胆传肝;有时为里传表,如肺传大肠。

    (4)试解释经络相传的原因:

    胆传肝:肝胆同属木,胆为表,肝为里,由表传里

    肝传肺:肝为厥阴,肺为太阴,厥阴传太阴?

    肺传大肠:肺大肠同属金,肺为里,大肠为表,由里传表

    大肠传胃:大肠和胃同为阳明,手阳明传足阳明

    胃传脾:脾胃同属土,胃为表,脾为里,由表传里

    脾传心:脾为太阴,心为少阴,同为阴,太阴传少阴?

    心传小肠:心和小肠同属火,心为里,小肠为表,由里传表

    小肠传膀胱:小肠和膀胱同为太阳,手太阳传足太阳

    膀胱传肾:肾和膀胱同属水,肾为里,膀胱为表,由表传里

    肾传心包:肾为少阴,心包为厥阴,少阴传厥阴?

    心包传三焦:心包和三焦同属火,心包为里,三焦为表,由里传表

    三焦传胆:三焦和胆同为少阳,手少阳传足少阳

 

    用六经辨证的理论解释子午流注,三阳经都是两两相联,手足相传;三阴经则是隔三阳经,手足相传。阴阳之间的相传可以用太阳少阴相表里,阳明太阴相表里,少阳厥阴相表里来解释。隔阴看阳,三阳经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阳”的顺序循环变化;隔阳看阴,三阴经以“太阴--少阴--厥阴--太阴”的顺序循环变化。

 

    这样看来,阴阳较五行能更好的解释子午流注。是否可以说在中医里,阴阳先于五行,有些理论用阴阳解释会比较明白,但用五行则难以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