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癌症?

(2010-04-17 15:56:32)
标签:

转载

分类: 科普医话
值得品读的好文章!

 我们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否每一次治疗都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肿瘤,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命题。对于许多人而言,肿瘤意味着无休止的治疗,“生命不止,化疗不止”,最终结果往往是耗尽家庭的所有积蓄与家庭成员身心疲惫。经过各种治疗方案洗礼之后,是否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命在很多时候真的无法遽下结论,但是病人每天都在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生命质量极其低下,却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对此,我不由得要问:对于肿瘤病人,是生命重要,还是生命质量重要?

以人为本,留人治病

肿瘤并没有那样可怕,肿瘤只是一种慢性病,是与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随着人体的衰老而发生的一种疾病状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恐癌,罹患癌症的病人仍然可以有很好质量的生活,可以与肿瘤和平共处,安享余生,这才是我们对待癌症的理性心态。

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目前也仍有医生治疗肿瘤的思路仅仅着眼于肿瘤本身,治疗的惟一目的就是消除肿瘤,将消瘤作为判断疗效的惟一标准。这一标准或许被部分医学界人士所认可,但至少是不全面也是不人道的,因为这一标准背离了医学的本质目的。医学的本质目的是对人的关怀,是“Care”而非“Cure”,是为了让人获得更为健康幸福的生活,所以,病人的自觉体验与生活状态是评价医学治疗手段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标准。而我们有时恰恰忽略了这一最为重要的标准,将眼光仅仅关注于肿瘤本身,关心肿瘤小了多少,而对病人痛苦不堪的生活状态视若无睹,这是医学的关怀吗?

 面对肿瘤患者,是以瘤为本,消癌治病,还是以人为本,留人治病?从医学的本质目的出发,从人性的基本关怀出发,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中医:冷漠面纱下的温情

不由得又想到中医,想到我的专业领域。中医是如何对待癌症的?所有的中医都不能够治愈癌症,但很多地方都有擅长治疗肿瘤的名中医,他们是给肿瘤患者带来了什么?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必然导致二者对肿瘤的治疗思路不同,相对而言,西医更注重消除肿瘤,中医更注重改善病人的生活状态。

 不乏这样的例证,被判断仅仅有数月生存期的肿瘤患者在中医的精心调治下,不仅延长了数年的生命,而且获得了较为安适的生活,同时,患者也没有付出倾家荡产才支付得起的高额医疗费用。当然,并不能因为这样的例证就盲目定论某某中医比西医高明,疾病本身的转归也有其不可预测性。但是,注重生命质量的治疗思路却无疑是任何医学都应该遵循的原则,在这一点上中医做得更好。

中医非常尊重传统的诊断与治疗方式,面对肿瘤病人,中医除了考虑肿瘤的大小、性质、转移与否等之外,更多关注的是患者的全身状态,比如食欲与睡眠如何、是否疼痛、能否生活自理等等,对于病人及其家人而言,这些指标虽然没有病理报告那么权威,但是都关乎病人生活的细节,是患者生活质量的直接体验。中医努力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去用心,致力于让病人生活得更好。恰恰最符合医学的本质目的。

 病人通过中医的调治,食欲、睡眠、精神、生活能力都可以得到改善,这不仅仅是对病人及其家人的安慰,对于病情的延缓与恢复本身就有巨大的作用,传统医学的魅力就在于此,没有着眼于消瘤,而是提高病人的生命力,有时候肿瘤自然就消失了,听上去有一些不可思议,但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在真实地发生。

 如果病情终究不治,中医往往表现出对待生命的一种淡淡的冷漠。面对病入膏肓的患者,很多中医在束手无策之后,开出的最后一剂处方往往是让其回家,完成一些心愿。心愿已了,含笑九泉是颇具中国文化特征的安慰方式,也是对逝者的关怀。如此而言,这种貌似放弃治疗的冷漠方式体验出的恰恰是一种温情。

  想到了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中医前辈,他在弥留之际,忍受着躯体的痛苦,达观地为自己写了一首换联:一生磋砣岁月,悔无建树,如今大限已到,只得先去;人间风光绮丽,洵至大观,倘若果有来世,还当再来。这一联中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渗透着他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也诠释了他作为一名中医对待疾病与生命的深切认识。

   医学不是方舟,不能在洪水来临的时候救起众生,医学仅仅是一只拐杖,在生命欲坠之时给予温暖的搀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