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治病,怎能不辨寒热阴阳?

(2010-03-29 19:24:09)
标签:

中医

验案

寒热

阴阳

中医优势

西医

现代医学

临床

健康

分类: 思考困惑

    朋友是南京人,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2008年奥运期间,她作为志愿者在奥体中心服务。据说,当时空调开得很低,到处都能感觉到冷气。她们的工作又特别繁忙,经常不能按时吃饭睡觉。一段时间之后,她的脸上出了好多痘痘,面色也变得又黑又暗。听人介绍,她找到了北京某医院的名中医。一番诊察之后,开了中药处方。但半个月下来,痘痘丝毫没有消减的意思,并且又增加了拉肚子的毛病。复诊时,朋友告诉医生这个情况,被告知是正常排毒的反应。继续服药1个多月,发现月经也不来了!

    朋友说,她在搜索“倪海厦”医生的消息时,偶然发现了我的博客,便决定回南京诊治。

    2月底,朋友来到了鼓楼区中医院,以“闭经”为主症求治,但实际上,面部皮肤暗黑更加明显。听其诉说完毕,检阅前医的处方,一直以清热解毒,滋阴活血为主。仔细询问患者,竟没有一丝热毒症状。转从虚寒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朋友通过邮件告诉我:“在吃完第一次开的中药后我已全身回暖,第二次开的7付中药刚吃一半就来月经了,非常高兴!之前我已经闭经2个月,若按周期算应是3月21日左右才来,而我是3月10日来的月经,想必是中药调理之效。因今晚将去北京,本周无法前来就诊,特在邮件里告诉您一声,非常感谢!遇见您这样的好医生真是大幸之事!谢谢您!”

  

    以下是朋友的病历实录:

    女,28岁,闭经2月,上一次经期时间为09年12月20日。2010-2-22 初诊。08年劳累受寒致痤疮,服苦寒中药3个月,引起痛经、腹泻、腰困、足肿。现闭经2月,恶寒明显,手足冰冷,面生小痤疮,胆小易惊,凌晨2点醒,后可再入睡。舌瘀紫,苔白腻,脉细弱,不易汗。拟温经通络。

    拟方如下:桂枝25g,炙甘草15g,干姜25g,生麻黄6g,艾叶15g,肉桂10g,炒白术25g,细辛5g,蝉蜕6g,生龙牡(各)25g,黑附片25g,丹参30g,杏仁15g,当归15g,乌药15g。10剂。

    2010-3-4  二诊。服上方后,手略转暖,大便增多,口干略缓,白带转清,有清涕,胃易饥,饥时心慌,面色转佳,舌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月经未至。上方改附片30g,干姜30g。7剂。

    2010-3-25 三诊。服上方4剂,月经来潮(时间为3月10日)。量大,头略晕;经期腹泻(注:月经第一天上午腹泻2次,后腹泻停止),面暗好转,舌淡暗,胖大,苔薄白,胃不适,脉弦细。午后面潮红。心情脾气好转。上方加乌贼骨25g。

 

    医者感叹,《内经》言,“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张景岳十问歌第一句就是“一问寒热二问汗”。可惜,我们现代的中医,只知道见病治病,全不顾阴阳寒热。这样一来,只知道跟着现代医学的屁股走,谈何发挥中医的优势!医者常年工作在综合性医院,西医的优势显而易见。那么中医呢?我的感悟是,当你拿起笔来开中药处方时,只要能够把西医的诊断完全忘掉,纯粹按照中医的理念来思考,善辨阴阳寒热,你的临床效果肯定会大大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