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同仁对患者 养生秘诀读医书
(2009-05-05 16:12:28)
标签:
杂谈养生名医周仲瑛国庆献礼中医 |
分类: 科普医话 |
这是《中国中医昆仑——周仲瑛卷》的第十部分。
由于本套书将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献礼,不宜全篇刊录,请网友谅解。
显著的临床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病人,周仲瑛每周上六次门诊,每次都要诊治40余号患者。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政界要人、学术名流,他都一视同仁,按号排队;诊治时耐心细致,绝不敷衍。遇有农村患者,述症用方言土语,听不明白时,他都耐心询问,诱导患者慢慢讲述;遇到远程赶来而挂不上号的外地患者,不管时间多晚,身心多忙多累,他也都给予加号,认真诊治。
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跟周仲瑛抄方的学生,深切地领会了大医精诚的真实含义!
见过周仲瑛的人,都会惊羡他的形象和气质。特别是越到老年,越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红润的脸庞没有一点老年斑,加上那花白的头发,宽大的额头,炯炯的目光,机敏的谈吐,真个是鹤发童颜。
他肯定有什么养生秘诀!许多人都这样猜测。在一次师生座谈会上,学生过伟峰说他已经悟出了老师养生的秘诀,那就是“吃得好,睡得香,想得开!”
说“吃得好”,并不是指老师经常吃什么山珍海味、滋补保健品。相反,周仲瑛的一日三餐其实就是老伴亲自作的平常饭菜,但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从来不挑食,更不暴饮暴食。“心中有美味,自然能嚼得菜根香”。至于穿着,更是非常随意,不讲究名贵时尚,只要求合身得体。“美其食,任其服”,就是最利于健康的养生之道!
说“睡得香”,众弟子都有体会。不管是忙碌紧张还是相对空闲,也不论环境安静还是喧嚣吵闹,周仲瑛倒头便能睡得着。有一次,学生王长松随老师到建湖诊治肿瘤病人,正赶上修路,路途异常颠簸。就在大家心烦气躁、怨天尤人时,却发现周老已经在前排的座位上呼呼大睡了!晚上,王长松和老师住在一起。洗刷之后,倚枕而座,师生交谈了好久。由于到了新的环境,加上白天的忙碌兴奋,王长松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不久发现,一边的老师却早已酣然进入了梦乡!
说周仲瑛“想得开”,更能得到家人和众弟子的认可。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周仲瑛历经磨难和坎坷,有过困扰,受过屈辱,经历过失败,赢得过荣誉,但他都能心态淡定,做到宠辱不惊。当然,这种境界并不是短期修炼的结果。局外人也许会疑惑:周仲瑛要处理那么多的繁杂事务,诊治无数的疑难病症;还要研读医书,凝练科研思路,总结著述;还要为中医的前途担忧呼吁,为培养中医后继人才竭尽全力,所有的这些,能不困扰他吗?但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秘诀在于,分析解决问题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能够拿得起;闲暇休息时,则心境平和,杂念全无,能够放得下。老师勤于思考,善于领悟,但绝不冥思苦想,殚精竭虑。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能够科学而合理的用脑,避免了不健康的用脑方式。
周仲瑛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唯以读书为平生最好。其实,研读医书,不仅是他的兴趣爱好,也是他的养生秘诀!沉浸于充满墨香的古籍之中,与先贤智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灵感的火花时时被激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周仲瑛选读医书非常重视临床实用,对于书中那些“精辟的警句,实用的论点”往往能过目不忘。在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他更重视经典,常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自己的读书诀窍。在品读经典过程中,周仲瑛结合临床,常能悟出切合实用的辨治方法,顿悟之后的喜悦油然而生。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体现在周仲瑛身上,就是他将读书悟到的知识不断应用于临床,又不断得到良好效果的验证,能不高兴吗?这就他独特的学乐养生真法!
闲暇时,周仲瑛会和家人一道散散步,聊聊天。而出道的弟子登门拜访,也往往是他最高兴的时候。学生的近况如何,有何新的感悟,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常常一聊就是半天。
周仲瑛生活规律,一般不过度熬夜。尤其在退休以后,养成了按时就寝的习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其实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养生之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