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寒气袭人。夜里十点,路上的行人已经稀少,但北京银都大酒店二楼的会议室里,依旧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连主席台的两侧、中间的走道、会议室的后面都涌满了人。他们认真地聆听,仔细地领会,会场里时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台上一位长者,正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他那风趣的语言,极具磁性的声音,吸引着下面数百名听众!
是评书艺术家单天芳来了吗?他在这里开馆说书了?不是的!台上的这位长者,是我国中药界的元老金世元先生。他讲的不是白眉大侠,也不是隋唐演义,而是中药乌头、附子和天雄!老先生正在为今晚的《附子研究》讨论会作精彩点评!
这是《第二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的一个画面。实际上,论坛从10月25日到29日,每天的上午、下午和晚上,满满当当地安排了十场学术讲座,自始至终都座无虚席。原定150人的培训班,竟有300多人到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主办者虽然三易会场,最终仍没能满足所有人员的要求。从开坛的第一天,会场的走道里就加满了座位,没有地方坐的,就站在主席台的两侧和会场的后面听。会场里前前后后有10余台摄像机,数十台录音笔,在记录着老师们的精彩演讲。学员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一边记录,生怕漏掉那怕是一点点的内容。“少听一个字,都可能是我的损失!”一位来自杭州的50多岁的女同志这样讲。另一位孙女士笑着说,她把整个笔记本都密密匝匝地记满了,右手还累出个血管瘤来。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莫教授说:“朋友推荐,说这次论坛,不参加就会后悔一辈子。我本不以为然,听之后才感到此话绝非虚言!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真材实料的讲座,如今已经太难以听到了!”
前来聆听论坛讲座的300余名学员中,有中医院校的教授学者,有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有个体诊所的民间医生,有养生堂倌的养生咨询师;还有新闻记者、企业老总、经济师和工程师。一位抱着孩子前来求医的女士,也被精彩的讲座吸引,求医后没有回家,而是一场不拉地听完了整个论坛的内容。最感人的,是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的奚九一教授,他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血管病研究的元老,如今已经86岁高龄,他亲自带着团队来参加学习。先生的资历和名望,可能超过台上讲课的每一位老师,但他仍然像小学生一样,谦恭地坐在台下,认真地听,不停地记,似乎忘记了年龄,忘记了疲惫。一天10小时的学习,先生一次都没缺席。论坛的主持人被深深地感动了,当他情不自禁地向与会人员介绍这位特殊的听众时,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全体人员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向这位前辈致敬!
那么,究竟是何路高人,能将中医的论坛演绎得如此引人入胜?论坛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能使不同职业、不同层面的学员,都听得如痴如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