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生病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状态。其中,患者自己能感觉到的各种不适,比如鼻塞、头疼、咳嗽、胸闷、疲乏等,通常被称为症状;而由医生所感知的异常外部表现,如局部包块、体温升高、皮肤紫斑等,则被称为体征。
几乎所有的症状都使人感到不适和痛苦!但有些症状,却是为我们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功臣。对这些症状,我们应当心存感激!
排异性症状:如咳嗽、咯痰、呕吐、腹泻等,通常是机体排出入侵微生物的反应。仅举呕吐和腹泻为例,对于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呕吐能使我们把已经吞进胃里细菌毒素迅速排出,腹泻则将进入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这样就可以防止毒物大量进入血液、循环到心脑肝肾造成损伤。因此,不管中医西医,在查明原因之前,都特别强调不能见咳止咳、见吐止吐、见泻止泻!
保护性症状:如局部疼痛和活动受限,往往是为了受伤部位的修复活动免受干扰,防止人体遭受更强烈、更深在的伤害;再如发热,一般认为,中等程度的发热有利于人体的防御功能,可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抗损伤症状:人体有强大的抗损伤功能。例如受到外伤时,会造成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等损伤性反应;而此时的疼痛和动脉血压下降,则引起机体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以维持一定水平的动脉血压;同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加强以增加心输出量,血凝加速以利于止血。这时的疼痛、心跳加快等,都是伴随抗损伤过程的有益症状。
信号性症状:这类症状很多,通常提示健康出了问题,甚至直接提示疾病的部位和根源,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有了这些症状,才引起我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重视,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